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綠色防控為中心,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農藥,減少化學農藥,嚴禁高毒農藥,確保柴胡生產安全、質量安全,確保農民增收。 1.農業措施。及時清除田間、地頭、地邊雜草、枯枝落葉,減少菌源、蟲源;選擇無病田塊,與禾本科植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種植;冬耕曬壟,破壞害蟲越冬巢穴,用日光殺死土內病菌,減少越冬病蟲源;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科學管理水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配合使用氮、磷、鉀肥,增強柴胡本身抗病蟲能力;注意合理密植、通風透光,合理灌溉,注意雨季防澇。 2.藥劑防治。針對柴胡不同生長期病蟲害,以不用藥、少用藥為原則,主推氯溴異氰尿酸、甲硫·乙霉威、烯酰嗎啉、辛硫磷、吡蚜酮、阿維菌素、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農藥。針對柴胡每個生育期病蟲害主要種類,制訂不同的混合用藥配方,實現一噴多效。 (1)根腐病。發病初期用50%氯溴異氰尿酸6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600倍液,或90%惡霉靈3000倍液,或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600~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1.8辛菌胺醋酸鹽600倍液噴灌施用,每7天噴1次,連續2~3次。 (2)菌核病。用65%甲硫·乙霉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菌核凈l500~2000倍液,或50%腐霉利1000~1200倍液,在發病初期開始用藥,每隔7~10天1次,連續噴藥2~3次。 (3)黑脛病。發病時,用50%烯酰嗎啉1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64%惡霜靈錳鋅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600倍液噴霧,每7天噴1次,連續2~3次,收割前20天應停止噴藥。 (4)斑枯病。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發病初期可用80%甲基硫菌靈、80%多菌靈或80%代森錳鋅1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間隔7~10天用藥。 (5)蚜蟲。利用蚜蟲具有趨黃特性,進行黃板誘蚜,集中處理;蚜量低時可用瓢蟲等天敵進行自然控制,無翅蚜發生初期可用0.3%苦參堿乳劑1000倍液等藥噴霧防治。可用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或50%吡蚜酮2000倍液,或用25%噻蟲嗪3000倍液,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50%烯啶蟲胺4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 (6)小地老虎。毒土防治:整地前用3%辛硫磷顆粒劑5~6公斤拌細土撒施,出苗后用90%敵百蟲粉劑2公斤加細土順壟撒在幼苗根部附近,誘殺幼蟲。噴灌防治: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含引誘劑)2000倍液于傍晚噴灌,防治幼蟲。 (7)紅蜘蛛。發生初期用0.3%苦參堿乳劑1000倍液,1.8%阿維菌素或20%噠螨靈2000倍液,或20%四螨嗪1000倍液,或5%唑螨酯或24螺螨酯3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8)科學防控雜草。封閉除草:畝用33%二甲戊靈100毫升,對水30公斤播種后出苗前表土噴施。苗后除草:畝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藥液2毫升,對水15公斤,苗后噴霧施用,重防馬唐等禾本科雜草。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