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灌漿期是小麥籽粒形成的一個階段,在灌漿期內,小麥莖、葉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和轉化的蛋白質通過同化作用貯存在小麥種子內。小麥從開花受精到籽粒成熟,一般經歷30~40天,期間籽粒內外部發生一系列變化,大體分為三個過程: 第一:籽粒形成過程。受精后,子房迅速發育、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受精10~15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長度達最大值的3/4,由“坐臍”達到“多半仁”階段,籽粒已經具有了發芽能力,這一時期為籽粒形成期。這一時期,應保證肥水條件,防治病蟲害,以利于減輕籽粒退化、保住粒數。 第二:灌漿過程。從“多半仁”經過“頂滿倉”到蠟熟期前為灌漿階段,又可分為乳熟期和面團期兩個時期:(1)乳熟期:歷時約12~18天,“多半仁”后籽粒長度先達到最大,然后寬度和厚度明顯增加,至開花后20天左右達到最大值(頂滿倉)。隨著體積的不斷增長,胚乳細胞中開始沉積淀粉,干物重迅速增加,千粒重增長量迅速,這是籽粒增重的主要時期。籽粒的絕對含水量比較穩定,但含水率則由于干物質的不斷積累由70%逐漸下降到45%左右;莖葉等營養器官貯藏養分向籽粒中轉運,籽粒外部顏色由灰綠變鮮綠再至綠黃色,表面有光澤,胚乳由清乳狀到乳狀。(2)面團期:歷時約3天,含水量下降到40~38%,干物重增加轉慢,籽粒表面由綠黃色變成黃綠色,市區光澤,胚乳呈面筋狀,體積開始縮減,灌漿接近停止。 灌漿過程是決定粒重的關鍵階段,灌漿時間的長短和灌漿速度的快慢。粒重的高低,田間管理很關鍵,特別是“頂滿倉”到“面團期”要注意防倒伏。 第三:成熟過程,也包括兩個時期,即蠟熟期和完熟期:(1)蠟熟期:一般經歷3~7天,含水量下降至22-20%,籽粒由黃綠色變為黃色,胚乳由面筋狀變為蠟質狀,后期變硬,籽粒干重達最大值。此時是帶桿收割的最適時期。(2)完熟期: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干物質停止積累,體積縮小,籽粒變硬,已不能用指甲切斷,即“硬仁”,為成熟種子的特征。此期時間很短,宜在蠟熟期后此期到來前搶早收獲,以防斷穗落粒,引起無謂的損失! 編輯:李敏

了解小麥灌漿過程 加強管理確保

圖文簡介

小麥灌漿期是小麥籽粒形成的一個階段,在灌漿期內,小麥莖、葉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和轉化的蛋白質通過同化作用貯存在小麥種子內。小麥從開花受精到籽粒成熟,一般經歷30~40天,期間籽粒內外部發生一系列變化,大體分為三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