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奶牛養殖業是規模化的養殖,隨著奶牛產奶量的不斷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卻一直在下降。眾所周知,影響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營養因素、飼養管理因素及產后疾病因素等。繁殖障礙造成奶牛生產性能低下,養殖效益降低,是影響奶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結合河北省現代化產業技術體系奶牛產業創新團隊的研究成果,提供三項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術,供大家參考。 一、奶牛場信息化繁殖管理技術 奶牛場信息化繁殖管理技術是指利用奶牛發情監控系統通過計步器(項圈、腿環等)記錄奶牛的實時活動量,并與其正常情況下的平均活動量作比對,一旦出現活動數據異常,就可以判定奶牛發情,并第一時間發送短信到管理人員手機上,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技術要點:一是保證計步器編號與牛只信息匹配正確;二是保證采集器電源供應,以及內置移動手機卡不可欠費;三是管理人員收到發情預警短信后,要第一時間對牛只進行檢查、處理和記錄;四是牛只確認妊娠后,及時將計步器取下,佩帶給其他待配個體。 該技術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工作和無人自動值守,克服了人工觀察發情易漏檢、漏配的缺點,提高了奶牛發情揭發率,進而有效提高奶牛21天妊娠率,縮短了產犢間隔。經過將近4年的實踐驗證,該技術穩定可靠、可推廣應用性強。經反饋,應用該技術可顯著克服人工觀察發情易漏檢、漏配的缺點,應用場奶牛發情揭發率為95%,21天妊娠率為30%,產犢間隔為390~400天,極大促進了牧場繁殖工作的改善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奶牛免發情鑒定輸精技術 免發情鑒定定時輸精技術是指通過利用生殖激素組合調控正常分娩后第25~38天且體況恢復良好的母牛,或此階段之后的空懷母牛的卵泡的發育,使奶牛在預定時間內發情,對發情的奶牛定時輸精,并對輸精后第28~35天的奶牛借助測孕試劑盒或B超儀檢測進行妊娠判斷。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奶牛定時排卵與輸精:奶牛正常分娩后25~38天,肌肉注射0.4毫克前列腺素(注射當天即為第0天)→之后第14天再次肌肉注射0.4毫克前列腺素→第26天肌肉注射25微克促黃體素釋放激素A3→第33天肌肉注射0.4毫克前列腺素→56小時后(第35.3天)肌肉注射25微克促黃體素釋放激素A3→18~20小時后,進行人工輸精。 早期妊娠診斷(兩種方法):(1)試劑盒法:在輸精后的第28天,靜脈采血7毫升,以2500轉/分鐘速度離心20分鐘(或者靜置1小時),檢測血清中與早期懷孕相關蛋白(early PAGs)水平,根據艾德士測孕試劑盒說明書診斷是否妊娠。(2)B超儀法:于奶牛輸精配種后的第28~35天,進行B超儀妊娠診斷。操作人員帶經過消毒潤滑的長臂手套,掏出直腸內的宿便,然后將直腸探頭蘸溫水后,手握探頭呈錐形送入直腸至骨盆口,前部向下成45°~90°,從子宮體分別向兩側子宮角滑行探查,緩慢移動并不斷調整探查角度,觀察胎兒、子葉及胎水的狀況,判定奶牛妊娠與否。 未孕牛的處理(兩種方法):(1)診斷為未孕當日(記為第0天),肌肉注射促黃體素釋放激素A3,劑量為25微克;間隔7天(記為第7天),肌肉注射前列腺素,劑量為0.4毫克;間隔2天(記為第9天),進行人工輸精。(2)等待奶牛自然發情:診斷為未孕的奶牛,可待其自然發情后,進行人工輸精。 該技術具有控制奶牛定時排卵、輸精前免發情鑒定、縮短奶牛的產犢間隔、促進奶牛繁殖機能恢復等特點。推廣利用此技術,不但能有效減少因安靜發情可能造成的漏配情況,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和規模化奶牛場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實現奶牛的同期配種、妊娠、分娩,有利于集中安排生產活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三、中草藥制劑“本草-產安”產后保健技術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在分娩12小時后胎衣全部或部分不能自行脫落而滯留于子宮內的一種常見的產科疾病,又稱胎衣滯留。由于奶牛屬子葉型胎盤以及頻繁生育導致的高強度代謝和生理負擔,胎衣不下發病率較高,我國奶牛胎衣不下發病率多在12%~30%之間,個別地區甚至高達50%。作為奶牛臨床常見產科疾病之一,若不及時處理,常繼發奶牛產后子宮疾病,降低產奶量及產后繁殖性能等。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奶牛產業創新團隊-奶牛高效綜合養殖技術崗位和寧晉試驗站合作,以奶牛胎衣不下為研究對象,基于傳統獸醫理論,開展中草藥制劑對奶牛胎衣不下預防及機理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有效預防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草藥制劑“本草-產安”,并且此藥對奶牛產后子宮炎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中草藥制劑“本草-產安”是以“紅花四物湯”為基礎組方,結合奶牛的生理特點,經過加減化裁而選定。“本草-產安”是由當歸、川芎、陳皮、附片、紅花、牛膝等11味中藥為核心,加上葡萄糖酸鈣、氯化鉀、硫酸鎂、維生素 A、維生素D、維生素E以及丙二醇,用每克含20億(cfu)的酵母作為載體,制成的產后灌服包。在母牛分娩后1小時內用30公斤左右溫水稀釋1包,加500克紅糖,用灌服器灌服,然后可以在12小時和36小時各灌服1包。一般在首次用藥后8小時內胎衣自動排出,12小時內胎衣自動排出的達98%。用于治療胎衣不下時,可以每日灌服1包,連用3次,一般可以使胎衣自動脫落,無毒、無副、無殘留。 由于組方中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對子宮有很好的收縮作用;當歸活血化瘀、行氣消郁、消腫排膿,對子宮有雙向調節作用;川芎辛散溫通,祛風止痛,活血止血;赤芍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較好地促進動物腹腔內自體血液和凝血塊的吸收;炮姜,溫經止血,調節子宮機能;黃芪補氣養血,利水脫毒等,利于子宮炎癥的消散。以上諸藥相合,于消補、散收、剛柔于一體,能較快地促進胎衣排出,促進“惡露”的凈化,消除炎癥,增進奶牛食欲。試驗研究表明“本草-產安”對奶牛胎衣不下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其有效率為90%(胎衣不下發病率為10%)。同時“本草-產安”對奶牛產后子宮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在夏季應用還有明顯抗熱應激效果,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