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年奶牛舍的建筑 成年奶牛舍的建筑多采用雙坡雙列式或鐘樓、半鐘樓式雙列式。雙列式又分對頭式與對尾式兩種。前者牛只易互相干擾,飛沫亂濺不利于防疫保健,不便于清除糞便和觀察生殖器官,只是方便飼喂。后者除不便于飼喂外,克服了上述缺點,故一般多采用對尾式。每頭成年牛占用面積8~10平方米。跨度10.5~12米,100頭牛舍長度80~90米。 1、牛床。是指每頭牛在牛舍中占有的面積。長1.6~1.8米,寬100~115厘米,斜度1%~1.5%。糞尿溝寬30~40厘米,深5~8厘米,兩邊沿應呈斜形以免損傷牛蹄。中央通道寬2~2.4米,拱度1%。 2、牛欄。為了防止牛只互相侵占床位,便于擠奶及其他管理工作,在牛床上設有隔欄,通常用彎曲的鋼管制成。隔欄前端與拴牛架連在一起,后端固定在牛床的前2/3處,欄桿高80厘米,由前向后傾斜。 3、飼料通道。寬1.2~1.5米,通道坡度為1%,一定要有防滑棱形槽線,以防牛出入時滑跌。飼槽多采用低于飼料通道地面的統槽,上寬60~70厘米,下寬50~60厘米,深40~50厘米,前有一定坡度,后高出牛床20~25厘米。飼槽應表面光滑、不透水、耐磨、耐酸。一般多為磚砌水泥漿抹面,也有磚砌水泥漿抹面后外貼瓷磚、大理石等的。為適應奶牛用舌采食的特點,槽底槽壁呈圓弧形為好。頸枷多采用自動或半自動推拉式,高1.5~1.7米,寬12~18厘米。要求堅固、靈敏、操作簡便。 4、飲水池。散欄牛舍的飲水池一般設在臥欄的一端。每一組奶牛應至少設2個飲水池。飲水池的長度應為100、150、200、300厘米,深度一般為30厘米,寬度為60厘米,容量分別為180、270、360、540升。供水管每分鐘的流量約在50~60升。 二、青年牛、育成牛舍的建筑 大多采用單坡單列敞開式。每頭牛占用面積6~7平方米,跨度5~6米。牛床長1.4~1.6米,寬80~100厘米,斜度1%~1.5%。牛舍屋頂應設通氣口,以免在數九天氣全日舍飼的情況下造成牛舍內空氣污濁,引發肺炎、疥癬等各類疾病。有放牧條件的地方,飲水處可設在牛舍以外;全舍飼喂的牛要在圈舍內設飲水池,或在運動場上有飲水槽。頸枷、通道、糞尿溝、飼槽等,可參閱成年奶牛舍的規格決定。由于牛的體重增加,牛飼槽的踏腳處要設硬地面。 三、犢牛舍的建筑 一般正規的牛場均設有單獨的犢牛舍或犢牛欄,多采用封閉單列式或雙列式。牛床長1~1.2米,寬60~80厘米。頸枷高1.2~1.4米,寬8~10厘米。飼槽也可采用低于飼料通道地面的統槽,上寬40~50厘米,下寬30~40厘米,前有一定坡度,后高出牛床15~20厘米。雙列式時,中央通道為1.8~2米,飼料通道1.2~1.5米。單列式時,清糞道為1.5米。糞尿溝寬20~30厘米,深3~5厘米,邊沿切成斜狀。犢牛欄長1.2~1.5米,寬1~1.2厘米,高1米,欄腿距地面20~30厘米。應隨時移動,不做固定。每欄設置自動飲水器,以便讓犢牛隨時能喝到清潔的水。犢牛舍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光線充足,防止賊風和潮濕。 編輯:李敏

奶牛三類牛舍的建筑技法

圖文簡介

奶牛場設計既要達到生產要求,又要考慮牛的生理特點,牛舍設計建設要針對牛只舒適度和為提高勞動生產率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本文主要介紹了成年奶牛舍,青年牛、育成牛舍和犢牛舍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