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霜霉病的發生、癥狀、危害程度與其他季節不一樣。大棚內種植黃瓜底部葉片上病斑可能與露地種植一樣,而上中部葉片發病時,初期病點不大明顯,病斑擴大后葉脈也常受害,故此季節病斑明顯大,病斑常連片發生,致使葉片迅速呈黃褐色干枯,干枯的葉片多卷縮。菌層呈灰白色且較深,可見到菌絲體死亡的高溫型病斑。嚴重時病斑可一直發展到頂葉。 霜霉病孢子是靠氣流在各茬黃瓜上傳播的,孢子囊適宜的溫度是5℃~20℃,萌芽孢子的侵入溫度是10℃~25℃,最適是16℃~25℃。溫度高于30℃孢子活動緩慢,42℃以上時活動停止而死亡。相對濕度在83%以上有利于發病,相對濕度50%~60%時,不能產生孢子囊。 防治方法:1.科學通風散濕。根據天氣和棚內溫濕度情況,科學通風,降低相對濕度。一般將濕度控制在60%以下,若晴天上午溫度較高(28℃~32℃),可適當放寬相對濕度至70%以下,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 2.及時葉面噴肥。育苗期、定植期用龍燈噴效1500倍液葉面噴霧,花前用龍燈噴效1500倍液+優多硼1500倍液葉面噴霧。進入結瓜期以后,及時葉面噴肥,提高黃瓜葉片的“碳氮比”,增強抗病能力;一般按尿素∶白糖∶水=1∶1∶200的比例配制肥液噴霧,5~7天噴1次,連續噴施即可。 3.高溫悶棚。病情較重時,可選擇晴朗天氣進行高溫悶棚,殺滅病菌。但悶棚后對植株長勢和產量影響很大,必須在悶棚前后加強肥水管理。具體方法是,在晴天早上澆水后,關閉所有通風口,使棚室內上部溫度升高到42℃~48℃,持續2小時,而后緩慢通風,并立即葉面噴施速效肥料。 4.藥劑防治。霜霉病發展極快,一旦發現病斑,應及時摘除病葉,并噴藥防治,5~7天噴1次,一般連噴3~4次將病情控制住后,可適當延長噴藥間隔期,并繼續噴藥,噴藥時以葉背面為主,必須及時、均勻、周到。常用保護性藥劑有80%必得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太盛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800~1000倍液等。 編輯:李敏

黃瓜霜霉病夏季防治對策

圖文簡介

黃瓜霜霉病群眾俗稱“跑馬干”、“黑毛”,是夏季黃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來勢猛、傳播快、為害重,在一兩周內可使黃瓜幾乎整株葉片枯死,嚴重影響產量,給菜農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