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失效,原因何在? 客觀原因 溫度、濕度、雨水、光照、風、土壤性質等環境因素,直接影響著病蟲害的生理活動和農藥性能的發揮,結果都會影響農藥的藥效。 自身原因 農藥的化學成分、理化性質、作用機制、使用劑量以及加工性狀,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藥效。 對于失效農藥該如何處理? 粉劑 粉劑在保管過程中如果吸潮結塊,則需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晾干,碾碎后才能使用,如果結塊比較嚴重,只能做毒土用。 可濕性粉劑 ①取可濕性粉劑1份,加水200份,盛于玻璃杯內,搖勻后靜止一定時間,觀察懸浮情況,如果藥劑沉淀緩慢,則說明懸浮性良好;②如遇質量不好的情況,在使用前應加入有機硅助劑或0.1%中性洗衣粉,以增加濕潤展著性。如果可濕性粉劑吸潮結硬塊,就不宜用作噴霧。 乳油 ①乳油乳化性能的變化。取乳油1份,加水200份,放在玻璃杯內,搖勻后靜止半小時左右,觀察乳化情況,如果上層無浮油,下層無沉淀,中間無明顯油珠,說明乳化性能好。如果上有乳油,下有沉淀,10分鐘后有分層現象,表明乳劑被破壞不能使用;②結塊現象。如乳油已呈不流動黏稠狀液體或已結成肥皂狀固體,則證明溶劑已大部分揮發,質量已有變化,不能使用;③沉淀結晶現象。長期保管的乳劑,瓶底部會有白色結晶析出或有渾濁物出現。若將其乳油連瓶浸在30℃~40℃的溫水中,其結晶在30分鐘左右能溶化,恢復成透明液體,說明質量尚好,可以使用。如不能溶化,則表明乳油質量已有變化,不能使用。 編輯:李敏

農藥失效原因多如何補救有門道

圖文簡介

經常跟農藥打交道的農民朋友,有時候會遇到農藥失效的情況,那么農藥的藥效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農藥一旦失效又該做如何處理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