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妊娠母豬普遍存在病癥,尤其是全程使用定位欄的母豬群更為嚴重,發生率較高,為25%~40%,有的高達50%,特別是夏季發生率高達60%,直接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 一、妊娠母豬便秘的原因 1.飲水不足。正常情況下,母豬單日飲水量達到60升。母豬飲水不足一般多因豬場水壓過低、達不到流速2升/分鐘。特別是炎熱夏季更為明顯。 2.缺乏運動。在規模化豬場,空懷母豬、適配母豬多以定位欄飼養,配種完成(成功)后,妊娠母豬直至產前1周方可轉欄。由于長期局限于定位欄,寬度狹小。母豬的采食、排便均在有限的空間內,特別是有些豬嗜睡,幾乎沒有運動,造成母豬腸道蠕動能力減弱,糞便在腸道蓄積重吸收,進而引起母豬便秘。 3.生理性因素。母豬懷孕后,機體大量分泌可減緩子宮和腸道平滑肌收縮的孕酮。另外,母豬懷孕后期胎兒生長發育加快,對直腸形成壓迫,造成直腸蠕動緩慢。在雙重的作用下,直腸蠕動能力更弱,導致糞便在直腸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度被吸收而便秘。 4.營養性因素。在妊娠階段(包括妊娠后期)采食能量和蛋白質過高而纖維含量較低的飼料,容易引起母豬過肥和胎兒過大,壓迫腸道導致便秘等。 5.病理性因素。母豬在懷孕期間發生熱源性疾病,如藍耳病、豬瘟及附紅細胞體、弓形體、豬鏈球菌等的感染,導致豬群出現發燒發熱、食欲不振、采食不佳、便秘等情況。 6.藥源性便秘。在規模化豬場生產過程中,針對疾病防控多以“群防群控、單發群治”的方法操作,目的是避免群體性疾病的發生,但長期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類藥物,對豬腸道、肝臟、腎臟造成一定損傷,導致母豬體內毒素蓄積嚴重,糞便多以深色算盤珠樣出現,嚴重的甚至有腸衣覆膜。常見容易引起便秘的藥物多以磺胺類、金霉素、桿菌肽鋅等為主。 7.霉菌毒素中毒。我國豬飼料中60%~70%的成分為玉米載體,所以對玉米的需求量特別大,豬場在選購玉米時多以肉眼觀察為主,但毒素并非肉眼可以觀察清楚。玉米中多以黃曲霉毒素、煙曲霉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為主,母豬長期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體內內毒素大量蓄積,損害肝臟和腸道功能,引起中毒性便秘。 二、防治措施 1.飼養管理方面。豬場工人定期檢查水嘴,保證飲水能夠足量供應,特別是夏季,更應重視;在母豬妊娠前期和中期,在有空舍的情況下可將體質較弱、容易便秘的母豬趕入空舍集中飼養;夏季、冬季屬于季節溫度變化較大的階段,必須做好豬場防暑降溫和冬季保暖工作。盡量避免因環境性因素引起的便秘現象。 2.營養方面。首先,規模豬場與飼料企業合作,制訂科學合理的營養方案,根據豬場豬群的實際情況制訂營養需求達標的營養方案。其次,豬場管理者根據妊娠母豬的前、中、后三個階段的營養需求特征,適當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營養性物質,補充體能,促進營養吸收。最后,對于出現便秘比較多的豬場,可在母豬妊娠階段長期添加功能性微生態制劑,用于改善消化道內環境,促進腸道有益菌的快速增殖,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3.疾病防控方面。妊娠階段,要求做好豬瘟病毒、偽狂犬病病毒、圓環病毒等病毒性疫苗的免疫工作,防止母豬妊娠階段或產后發生該病。妊娠階段建議在飼料中長期添加具有清熱解毒、保肝護腎、保胎壯仔類藥物,如市場常用的保胎寶、荊防敗毒散等藥物。在疾病相對可控的范圍內,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對于豬場疾病的防控,有時隨季節不同而預防性藥物不同,特別是夏季,豬群應激較大,極易誘發各種疾病,尤其是夏季常見的豬瘟、附紅細胞體感染、弓形蟲病、乙型腦炎等,是豬場容易發病的重點階段。因此預防疾病時,建議在飼料中添加磺胺類藥物的同時,添加小蘇打來緩解肝腎負擔。藥物添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1周左右即可。配合中藥抗病毒藥物效果更佳。 4.霉菌毒素的控制。選擇原料廠家一定要選擇具有資質、檢驗合格、信譽良好的企業,能夠保證玉米、豆粕、麩皮的品質。豬場原材料倉庫一定要做到通風條件良好,能夠防潮、防漏、防污染,避免鳥蟲類、鼠類的污染。豬場與飼料企業合作,定期檢測霉菌類物質水平,控制效果更明顯。建議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益生源(微生態制劑),促進腸道的消化吸收及毒素的排出。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的情況下,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脫霉劑2000~3000克,污染嚴重的飼料應予廢棄。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