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薯莖線蟲病 甘薯莖線蟲病又叫空心病、糠心病、黑梆子、濁皮病等,該病可寄生危害地下薯塊和地上莖蔓,造成爛種、死苗、爛床、爛窖。對產量影響很大,嚴重的可造成絕產。是我國主要檢疫對象之一。 甘薯莖線蟲用口針穿透甘薯的根部組織或傷口直接侵入,取食營養,使薯內組織形成灰白褐相間的空洞。生長期、儲藏期均能為害。 1.薯苗癥狀。剝開莖部可見黑白相間的糠心,嚴重者糠心到頂;薯莖被害后,主莖基部外面發生黃褐色龜裂斑塊,內部呈褐色糠心,嚴重者糠心到頂端,一般多發生在近地面5~10厘米處,病株蔓短,葉黃,生長遲緩,甚至主蔓枯死。 2.薯塊癥狀。線蟲由土壤通過皮層侵入的,則發病初期皮色稍變藍或藍紫色,最后薯皮變成暗紫色并多龜裂,稱之為“糠皮”。線蟲由種薯和薯苗傳染的則一般是侵入薯塊中心,由內向外擴展稱之為“糠心”。薯塊外表無變化,重量減輕,手指彈有空響。3.防控技術。(1)選: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薯。(2)控:控制田間蟲口基數、控制苗床線蟲侵入速度、控制薯苗攜帶線蟲。(3)封:栽種時用藥劑封閉剪苗傷口,可有效防止線蟲的侵入。(4)防:篩選防治藥劑和施用方法,對莖線蟲進行有效防控。 二、甘薯紫紋羽病 甘薯紫紋羽病俗稱“紅筋網”。除危害甘薯外,還侵染馬鈴薯、棉花、大豆、花生、蘋果、梨、桃、葡萄等多種作物。 1.癥狀。病薯塊和薯拐起初纏繞著綿白色的根狀菌索,后轉為粉紅色或褐色,最后變為紫褐色,網布的菌索密結于薯塊表面,容易剝落,并形成紫褐色絲絨狀的子實體。病薯自下而上、自外向內逐漸腐爛,發出酒糟氣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而質地堅韌,故病薯塊最后成空心僵殼。 2.防控方法。(1)選擇無病種薯:嚴格挑選種薯,剔除病薯,無病土育苗。(2)輪作換茬:最好與糧食作物倒茬,重病地應與禾本科作物進行4年以上輪作。(3)土壤消毒和調節土壤酸堿度:每畝施生石灰200千克消毒土壤,調節土壤酸堿度,增強防病作用。(4)處理病株:發病初期在病株四周開溝阻隔,防止菌絲體、菌索、菌核隨土壤或流水傳播蔓延;及早挖去田間病株,并應將帶菌土壤一并挖盡,再填入無病土;病株周圍土壤灌20%石灰水消毒。(5)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36%甲基托布津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0%防霉寶水溶性粉劑800倍液灌根。 編輯:李敏

甘薯莖線蟲病和紫紋羽病的防控

圖文簡介

甘薯莖線蟲病又叫空心病、糠心病、黑梆子、濁皮病等,該病可寄生危害地下薯塊和地上莖蔓,造成爛種、死苗、爛床、爛窖。對產量影響很大,嚴重的可造成絕產。甘薯紫紋羽病俗稱“紅筋網”。除危害甘薯外,還侵染馬鈴薯、棉花、大豆、花生、蘋果、梨、桃、葡萄等多種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