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植棉戶有棉花蕾期破膜的習慣,多用機械進行。促使小行土表散墑,利于根系下扎,同時結合大行間中耕。有農民顧慮以后棉株長高,小行不能作業了,想趁此機會在小行間追施化肥,一次完成多項作業。此舉切不可行。 1.受地膜寬度限制,當前絕大多數棉田小行實際寬度僅45厘米左右,除旱薄地外,棉株小行一側地上部和根系發育偏弱,尤其在地膜覆蓋下,根系偏淺,在小行內深追肥,很易使根系受損,并造成肥料浪費。 2.在45厘米間機械作業難保證恰在中央,稍一左右偏移,或下肥量不均勻,尤其施肥后降雨,很易造成肥害傷苗,以往教訓很多。 3.棉花蕾期是根系生長旺盛期,需要地上部穩長,此時追肥偏早。 4.一些農民認為追肥離棉株越近越好,這是一種誤解。棉根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區是主根和側根的根尖部分,離根尖不足10厘米,恰是離棉株較遠的地位。在現蕾盛期,棉花主根入土深度已達100厘米以上,側根橫向擴展已達50厘米以上。即便大行距寬達90~100厘米,兩行棉株根系也已相接。 5.當需要進行土壤追肥時,較佳的時期和方法應是在棉田見花期,或開花初期施于大行正中,深度10厘米左右。作業時可根據棉田具體情況,進行參考。 編輯:李敏

切勿在棉花小行間追肥

圖文簡介

不少植棉戶有棉花蕾期破膜的習慣,多用機械進行。促使小行土表散墑,利于根系下扎,同時結合大行間中耕。有農民顧慮以后棉株長高,小行不能作業了,想趁此機會在小行間追施化肥,一次完成多項作業。此舉切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