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歇棚期即將來臨,有的棚里已經拔園種上了葉菜,有的棚則還未拔園。那么,歇棚期該做些什么?很多菜農不清楚,以致對下茬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抓好歇棚期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高溫悶棚不能“一悶了之” 問題 不少菜農在高溫悶棚時存在很多問題,他們把棚里的植株清理完畢以后,將棚室關閉就沒事了,一直到新苗子來了以后再進行翻地種植,這種悶棚方法是存在問題的。 分析 菜農種植蔬菜忙了近一年,等到夏季歇茬期終于能歇歇了,加上夏季氣溫高,尤其是棚內,讓人難以忍受,因此菜農大都不愿意到棚里,農事操作那是越簡單越好,比如高溫悶棚時關閉通風口就不管了。這樣做確實可以殺死殘留在土壤表層的病原菌和蟲卵,但深層土壤中的問題卻解決不了。 做法 菜農可以采用干悶和濕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拔園后,大量的病菌、蟲卵集中在土壤、立柱及墻體的表層,此時關閉通風口并檢查修補好棚膜破損,進行高溫悶棚,中午棚溫可超過60℃,并維持數小時,一周內可以滅除棚內地表多數病原體,這是我們所說的干悶。 干悶之后,需將土壤深翻30厘米,若不深翻而單采用旋耕機翻地,會造成殺菌、蟲范圍小,土壤深層的病菌和線蟲難以殺滅。然后對棚室進行漫灌,利用水的導熱性高于土的特點,保證土壤耕作層達到更高的溫度。灌水后覆蓋地膜再進行10~15天的悶棚。有條件的還可在翻地時挖溝,溝施麥糠或麥秸,尤其是土壤板結、鹽害嚴重的棚室,更宜采用該法。 清理棚室不能“埋下禍根” 問題 很多菜農為圖省事,只是將植株莖蔓清理出去,而大量根系仍然留存土壤中腐爛,這種做法潛在危害很大,尤其是重茬種植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大忌。菜農清園的主要目的,是將上一茬蔬菜可能攜帶的大量病原及時清理出棚室,而根系是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以及根結線蟲等的主要載體,若不清理根系,則使得清園的效果大打折扣,可以說是留下了根部病害高發的“禍根”。 分析 近幾年,棚室病蟲害發生呈上升趨勢,這些病害的病原菌和蟲卵多是在土壤中完成越冬越夏。蔬菜上經常發生、危害比較嚴重的有50余種,而絕大多數病害都可以通過土壤傳播,病原菌依靠土壤中的病殘體生存,下一茬蔬菜種植時,這就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尤其是各種根腐病、莖基腐病、青枯病、枯萎病和根結線蟲等根部病害已有發生的棚室,更要徹底清理根系。 做法 拔園時留下10~20厘米的莖稈,先將棵子、地膜、雜草等全部清理干凈,然后立即用鐵鍬等挖出根系,收集后帶出棚外深埋。根系清理不可拖延時間過長,以免部分根系腐爛后留在土壤中。之后再利用高溫悶棚或藥劑熏蒸,最大限度地殺滅病原,尤其是已有死棵、根結線蟲等發生的地方,要重點處理,將病蟲基數降到最小,減輕對下一茬蔬菜的威脅。 歇棚期間不能“再種一茬” 問題 很多地方多是在每年7月中旬前后種植,到第二年的5~6月份結束,中間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棚室是閑著的,歇茬期很短。還有不少菜農利用這段時間再種植一茬越夏葉菜,如茼蒿、菠菜等,將這一個月時間利用起來。 分析 棚室常年種植,沒有歇茬期,害處是很多的。一是導致棚室中病蟲害加重,病原一直有寄主存在,環境條件適宜,土壤中的病原菌存活量會大幅增加。二是沒有歇茬期,使得底肥施入時間短,土壤條件惡化快,當前菜農使用最多的干雞糞、稻殼糞等,大都是未經腐熟或腐熟不完全的,這就加重了傷根燒苗的幾率,有利于根部病害侵染發生。 做法 每年夏季是處理土壤的最佳時期,菜農應把握這個關鍵時期,對棚室進行徹底消毒、施好底肥,為下茬蔬菜生產打好基礎。土壤處理以后,應先開棚翻地,促進土壤處理劑揮發失效,在蔬菜定植前大量施用菌肥,最好普施與穴施結合,此后正是有害菌復蘇形成為害的關鍵時期,也是蔬菜根系生長擴展的重要時期,提前施入菌肥,可占據土壤生存空間,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有效減少根部病害的發生。蔬菜定植后,一直沖施生物菌肥,連續補充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可增強其抑病增產效果。 編輯:李敏

又到一年歇棚期

圖文簡介

眼下歇棚期即將來臨,有的棚里已經拔園種上了葉菜,有的棚則還未拔園。那么,歇棚期該做些什么?很多菜農不清楚,以致對下茬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抓好歇棚期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