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番茄膜下滴灌單膜單行栽培新法科學合理地調節了溫室內光照與溫度濕度條件,使溫室內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長發育的小環境,走出一條高產節水增效的栽培路線,不僅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增強光合效能,避免相互遮蔭,減少機械損傷,而且顯著降低了栽培環境中的空氣相對溫度,有利于預防番茄多種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常發的疫病、葉霜病等。通過該項技術得到的果實均勻整齊,且營養品質好,商品產量有了很大提高,不僅在陽曲縣,在太原市也得到了廣泛推廣。近日,農科110專家、陽曲縣蔬菜辦研究員溫變英就溫室番茄膜下滴灌單膜單行栽培新法進行了詳細講解。 問:溫老師您好,我們了解到溫室番茄膜下滴灌單膜單行栽培新法是在日光溫室冬春茬太子509番茄上進行的示范,該技術對番茄品種的選擇有什么要求呢? 溫:品種上選用無限生長型番茄品種,選用的品種應具有抗逆性及抗病性較強、耐低溫、耐弱光、高產、商品性好、耐貯運等特點。目前生產上選用R144、荷蘭百利、太子509、紅將2008等雜交一代品種。 問:那么在育苗上有哪些管理要點呢? 溫:冬春茬番茄生產適宜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一般要求11月上旬外界天氣轉冷(冬季)前完成苗期生育,因為這段時間日光溫室的溫度和光照等可以調控在最適宜的范圍內,比較容易培育出莖桿粗壯、花芽分化及發育良好的適齡壯苗。為防番茄病毒病,可用10% 磷酸鈉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撈出后用清水將種子漂洗干凈,再浸種催芽,采用營養缽育苗。 育苗基質有兩種:一種是無土基質育苗,以黑草炭、珍珠巖各占1/2混拌均勻制成混合無土基質,播種后用1:1的至石和珍珠巖覆蓋種子;另一種是用大田沙壤土、黑草炭、有機肥(高溫加工型專用雞糞)按體積比6:4:1,混拌均勻制成半無土基質,如無草炭,也可用7份田炒土加上3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混拌成常規有機質,育苗效果也可以。有土育苗,播種前應將裝好營養土的營養缽澆透底水;無土育苗,播種前不用澆透水,因是包衣種子,無需浸種催芽,每缽播干籽1粒(種子價昂貴,每缽只能播1粒),覆蓋基質1厘米,然后將育苗盤或營養缽澆透清水,上覆地膜保濕。出苗前保持25℃~30℃,苗拱土時撤除地膜,白天保持20℃~22℃,夜間保持12℃~15℃,出苗后無土育苗隔4~5天澆一次營養液,有土育苗要適當控制澆水。大約經過60~70天,即可定植。壯苗標準:株高15~20厘米,6~7片真葉,葉片肥厚、深綠色;莖粗壯,節間短,多茸毛;根系發達,須根多,呈白色,植株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問:整地操作和安裝滴灌鋪膜有哪些要求? 溫:定植前細整地,施足底肥,畝施優質有機肥6000~8000千克,二銨20千克,磷酸二氫鉀10千克,均勻撒施,并撒施生石灰75千克,以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防治臍腐病,深翻30厘米,耙耱整平。 簡易滴灌每畝要投資500元,比地面灌溉灌省70%。用ф15毫米塑料管做毛管,管壁上扎有孔距為35厘米、孔徑為ф1.2毫米的水平單孔;用ф25毫米塑料管做支管,用ф38毫米的塑料管做主管,棚首主管上安裝控制閥與水源接通。單行栽培按行距1米,壟寬60厘米起壟,溝深20厘米,做成M行壟,每條壟放一條毛管,放在壟面的溝里,然后與主、支管連成管網,開啟首部控制閥門便可滴灌蔬菜,此種布置便于耕作,利于管理。滴灌安裝好后,便可鋪膜定植。在走道鋪一寸厚的稻草。 定植要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按株距33厘米開穴定植,每畝可定植2000株。 問:使用溫室番茄膜下滴灌單膜單行栽培新法在溫度、光照、肥水管理及防病等方面又有哪些管理要點? 溫:1.溫度。定植后至緩苗前保持高溫,一般不放風,使溫度維持30℃左右,地溫20℃~22℃,促進緩苗。緩苗后白天氣溫控制在20℃~25℃,夜間15℃左右。結果期白天控制在20℃~25℃,前半夜13℃,后半夜7℃~10℃,最低溫度不低于5℃,地溫保持在18℃~20℃,最低不低于13℃。 2.光照。番茄對光照要求很高,嚴冬季節每天要盡量早揭苫,盡量延長光照時間,爭取在8小時以上,棚膜在選擇無滴膜,并堅持每天拉苫后清潔棚面,增加透光率。為增加光強,可采用張掛反光幕技術。 3.肥水管理。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所施化肥全部隨水滴施。定植時澆足定植水,之后以控秧為主,見干見濕,不干不澆。當第一穗花坐果后,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千克;第一穗果轉色時每畝追復合肥10千克,以促進果實發育。以后每出現1穗果時追肥1次,追肥量每畝追10千克復合肥。除保證基肥和分期追肥外,還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在滴施肥時要主意,應在滴水后1小時開始滴肥,在滴完肥后應過1個小時再停水,這樣可以使溶在水中的肥料充分滴入土壤中。 4.吊架綁蔓。采用繩子高吊蔓栽培系統,即植株上方距畦面2.5米(日光溫室一般為1.5~2.0米)再沿畦方面按行分另拉一道1.2毫米鋼絲,每個植株上方用單干整枝或其他整枝方法。隨著植株生長,把莖干纏繞吊繩上,每穗果下綁兩次蔓。每穗只留果4個,多余的果一定要趁小疏去。一茬栽培的,因株高達4~5米以上,以其株高接近溫室頂部塑料膜50厘米之后,要分幾次逐漸落秧,使摘完果的下部莖盤于畦面。植株生長中后期,要結合整枝打杈,要及時打掉老葉、病葉、擋光嚴重的葉片。結合整枝打杈要進行疏花疏果。 5.連續換頭整枝法。即在主莖出現三穗花后,上邊留2片葉摘心。當第一花序果實開始采收,第二花序果實定個發白時,從植株中上部選留1個或2個強健側枝代替主莖伸長做為結果枝,結果枝留3穗果后,上部留3片葉摘心,待結果枝果實開始采收時,再從結果枝的中上部選留側枝再做結果枝,如此反復摘心換頭。 6.促花保果。開花座果期溫度光照都不能滿足作物的需要,要進行沾花促果,用50倍沈農番茄豐產劑2號沾花或噴花。沈農番茄豐產劑二號是一種復合植物生長調節劑,為無色透明液體,易溶于水,對人畜等安全,不污染環境,性質穩定,在無直射光的陰涼處長期存放不易分解失效。對提高番茄的坐果率、產量、品質及促進果實膨大具有顯著效果,同時果實畸形率低,商品性好。也可用2,4-D鈉鹽10~15PPM沾花,膨大速度快,但畸形果率高。沾花時間一般選在上午9~11點,若花過多,時間不夠,下午沾花,溶液的濃度要適當降低,每朵花只(噴)沾一次。在使用2,4-D或番茄靈沾花時,可在溶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蘸花或涂抹,使花器著藥,起到預防灰霉病的效果。 7.防衰防病。防衰防病是番茄冬季栽培,特別是長期栽培和全年栽培最重要的技術環節之一。冬季低溫弱光狀態下,既使短期栽培,也容易引起植株衰弱,開花結果不良,產量和效益降低,如果病害嚴重則產量效益也會降低,甚至絕產絕收。 防衰要在土壤中增施深施有機肥、化肥,噴施葉面肥、增產激素和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加強環境條件的調控,特別是防止高溫干旱。新法整枝也利于防衰,實踐證明,番茄生產不能沒有生長點,不能沒有頂端優勢,如果同時把所有的生長點(主枝和側枝)全部摘除,番茄很快衰秧。因此生產上整枝打杈、摘心要分次、分批,有次序的進行。 防病主要是生態防治和藥劑防治。生態防治主要是溫度適當偏低管理,特別是夜間溫度的偏低管理,白天溫度一般不超過25℃,夜間不低于5℃。低溫高濕易發生灰霉病,高溫高濕易發生疫病。藥劑防治以預防為主。3月中旬噴施1:1:240波爾多液,3月下旬噴1:0.8:220倍波爾多液以預防和控制病害;4月初噴40%可濕性粉劑疫霉靈500倍液防治早疫病,加噴20%速滅殺丁乳油1200倍液防治蚜蟲。4月中旬噴75%百菌清550倍液,加噴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早疫病和灰霉病。4月下旬噴兩次65%可濕性粉劑代森鋅700倍液,加噴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疫病和灰霉病。5月上中旬,分別噴65%代森鋅700倍和600倍液,防治中后期病害。 當果實呈現出品種特有的色澤時即可采收上市,如果長途運輸的話,果實有1/4著色就可采摘。 編輯:孫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