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蔬果,山西省黃瓜種植面積較大,常年穩定在30萬畝次左右。近年來設施黃瓜種植越來越多,但是對于第一年從糧農轉菜農的農民來說,黃瓜的栽培和植保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讓我們以黃瓜霜霉病為例闡述一下黃瓜病害的化學防治問題。 黃瓜霜霉病是黃瓜上的一種重要病害,由假霜霉屬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是一種靠氣流傳播、再次侵染頻繁、流行性很強的病害。一旦發生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重病地塊甚至全株枯死,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如何有效防治霜霉病已成為黃瓜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環節。 黃瓜霜霉病在大棚、溫室、大田黃瓜上均有危害,主要靠氣流、雨水傳播。高濕條件下發病重,早熟和品質好的品種發病重。黃瓜霜霉病最適宜發病溫度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較難發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發病。適宜的發病濕度為85%以上,特別在葉片有水膜時,最易受侵染發病,濕度低于70%,病菌孢子難以發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產生。 黃瓜霜霉病化學防治的3個要點: 第一、認對癥 黃瓜霜霉病,俗稱“跑馬干”、“干葉子”,苗期成株期都可受害,主要為害葉片,莖、卷須及花梗受害較少。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功能葉,幼嫩葉片和老葉受害少。子葉染病,初呈褪綠色黃斑,擴大后變黃褪色,子葉干枯下垂。濕度大時,病斑上出現紫黑色霉。真葉染病,開始產生水漬狀斑點,擴大后,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病斑,在潮濕條件下,葉片背面病斑上長有紫黑色霉。發病嚴重時,病斑互相連合成不規則的大病斑,最后全葉枯黃卷縮。近幾年,黃瓜霜霉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黃瓜棒孢葉斑病在我省黃瓜種植中均發生較重,三種病害的癥狀相似,但用藥完全不同,要注意區分。 第二、選對藥 霜霉病屬于卵菌病害,不同于其它的真菌病害,常見的防治真菌病害的藥劑對卵菌沒有效果。防治卵菌病害要選擇針對性,專一性特別強的藥劑。如選用烯酰嗎啉、霜脲錳鋅、抑快凈、霜脲氰、銀法利、金雷多米爾和阿米西達等。此外,若細菌性角斑病與霜霉病同時發生時,可在防治霜霉病的藥劑中加入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 第三、會用藥 在病害發生前期預防用藥,或在發病初期開始用藥,如發病非常嚴重(病指大于50)的情況下,基本上就很難防治了。菜農要根據往年經驗判斷霜霉病的發生時間,在發生前的7~10天,就開始用藥,這為提前用藥;發病初期用藥,就是在剛出現霜霉病癥狀時開始用藥。對于剛剛種植黃瓜的菜農來說,往往在發病的中后期才開始用藥,這時對藥劑防治來說已經遲了。病情較嚴重的情況下用藥,一定要注意在用藥之前摘除病重的葉片,帶出棚外后再用藥。防治蔬菜病害時,藥液量一般要求是50~75升/畝,普通噴霧器需要3~4噴霧器水。防治霜霉病,噴藥時要注意噴頭朝上,因為發病部位在葉的背面,噴藥時做到不漏噴、不重噴、不漏行、不漏棵。噴藥要抓住3個重點:一是大棚前沿濕度高,南部植株容易發病,要重點噴藥;二是中心病株周圍的植株易感染,要重點噴藥;三是植株的功能葉片易受病原菌侵染,要重點噴藥。 認對癥,選對藥,會用藥,做到這三點基本上就能防治住黃瓜霜霉病。病蟲害化學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就學會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認識學習過程,同時還需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此外,不能一味的依賴化學農藥,控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尤為重要。 編輯:李敏

[原創]黃瓜病害的化學防治

圖文簡介

黃瓜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蔬果,山西省黃瓜種植面積較大,常年穩定在30萬畝次左右。近年來設施黃瓜種植越來越多,但是對于第一年從糧農轉菜農的農民來說,黃瓜的栽培和植保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讓我們以黃瓜霜霉病為例闡述一下黃瓜病害的化學防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