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是我省重要的外銷蔬菜品種,長子青椒、應縣青椒全國聞名。正前正值我省青椒盛果期,如何采取措施,提高青椒的產量和品質,是農民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 1、如何選擇種植品種? 選用耐高溫、抗病毒、生長勢強、結果集中、果大肉厚、較耐寒的品種。 2、如何選擇播期? 我省一般南部地區播種期為2月中下旬,中部地區為 2月中旬,北部地區為3月中下旬,也可以適當的早播或遲播,主要是按照栽培季節、氣候條件和育苗手段,將定植前60-80天確定為適宜的播種期。 3、如何進行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用清水漂去秕子,搓洗凈種子表面的黏液,撈出后用55-60度的進行溫湯浸種,不斷攪拌,當水溫降到30-35度時,停止攪拌,浸泡5-6小時后撈出,攤開稍晾后,將種子放在28-30度溫度下催芽,每天淘洗一次,略晾后繼續催芽,經3-4天,有50%-60%的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 3、如何進行播種? 根據種子大小及苗床營養面積,一般每平方米苗床用種量l0g。整平床面,澆足底水,覆蓋一層薄層藥土,(藥土就是將過篩的土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8—10克,加細土10—15公斤拌成藥土),再均勻撒播或點播,播后再蓋少許藥土,繼續覆蓋營養土lcm,然后在地表蓋一層塑料膜。待幼苗破土時,及時揭除地表薄膜。 4、如何進行苗期的管理? 出苗前地溫須控制在20℃左右,白天氣溫控制在28 ~30℃,夜間18~20℃。當幼苗出齊、子葉平展后,為防止幼苗徒長,適當降低氣溫,白天控制在25~27℃,夜間17~18℃,保證子葉肥大、綠色、葉柄長短適中、生長健壯。分苗前3~4天,加強通風,白天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夜溫15℃左右。可對幼苗進行低溫鍛煉,以利分苗后的緩苗,分苗后 1周內,地溫控制在18~20℃,白天氣溫控制在25~30℃,約1周后,幼苗新葉生長,適當通風降溫,以防幼苗徒長。苗期濕度控制,分苗前宜干不宜濕;分苗后,新葉開始生長,床土水分蒸發快,土壤稍干,適當澆水。現在我省大部分青椒苗子都采用集約化育苗,苗期管理就不多說了。 5、青椒壯苗的標準是什么? 苗齡在60-80天 左右,株高18-20 cm,莖粗4mm,8片左右以上,葉片肥大,根系發達,顏色濃綠,不徒長、不老化,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苗子。 6、如何進行定植? 定植時間的確定:當地10厘米的地溫穩定在12℃以上,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即可定植,定植要在晴天進行。定植前7-l0天要進行作壟,要求壟距1 m,壟高10-12 cm,壟寬60 cm,壟溝40 cm,壟背要圓,要鋪地膜。定植時每壟栽2行,每穴雙株,帶土坨入穴,每畝栽3500穴左右。注意:定植時要淺栽,這樣有利于前期發秧,以埋住土坨為宜,還可以采用深栽淺埋的辦法,使根系避開溫度變化劇烈的表土,有利于高溫期的抗病,定植后澆水,8—10日后澆緩苗水,之后要及時淺中耕松土。 6、如何時行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分為四個時期,一是采收前的管理,二是盛果期的管理,三是高溫雨季的管理,四是結果后期管理。 7、采收前應該如何管理? 青椒定植后,前期地溫低,根系吸收能力較弱,應采取“大促小控”措施。即淺澆水,早追肥。經常中耕,輕蹲苗。定植水后見干濕時要及時中耕,松土,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8-10天后,澆緩苗水,并進行深中耕(約7厘米),近根處稍淺,距植株遠處要深,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并起增加土溫的作用。如果幼苗發黃,生長勢弱,可適當輕施肥(結合第二水進行)。每畝隨水追施尿素7—8公斤,也叫控苗肥,目的就是爭取緩苗發根早,秧子生長快。第二次澆水中耕后開始蹲苗,即控制水分,促使根系向縱深發展,達到根深葉茂,如果此階段水肥過多,容易引起植株徒長,坐果率降低,蹲苗期一周左右即可。 蹲苗期不要過長,青椒進入盛花期,及時澆水不僅可增加土壤濕度,也可增加田間的空氣濕度,有利于開花坐果。門椒坐住以后,也就是第一層果實長到小乒乓球大時,植株莖葉和花果同時生長,要及時澆水和追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同時配合施些磷鉀肥,促使秧苗健壯,防止落花落果。施肥后地皮見干時及時中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并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8、盛果期如何管理? 進入盛果期,盛果期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逐漸增多,病蟲害陸續發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如果前期生長不良,中期又管理不好,則苗子生長停滯,病毒病很快發生,果實不肥大,產量迅速下降,嚴重時苗子發黃、萎縮,幾乎得不到產量。為防治早衰,要及時采收門椒,及時澆水,結合澆水每隔20天左追肥一次,每次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5-20千克和硫酸鉀10千克。結合噴藥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追肥,爭取在高溫季節前封壟。封壟前應培土保根,并進行施肥。 9、高溫雨季如何管理? 地表溫度過高會抑制青椒根系的正常生長。因此要經常保持地面濕潤,澆水要采取勤澆、輕澆的方法,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大,而澆水間隔天數要短,保護根系越夏,以便高溫過后恢復植株生長,出現第二次開花坐果高峰。 青椒根系怕澇,忌積水。雨季中土壤積水數小時,青椒根系就會窒息,植株萎蔫,形成漚根死苗。因此,在雨季前要疏通排水溝,使雨水及時排掉。暴晴天驟然降雨,或久雨后暴晴,都易造成土壤空氣減少,引起植株萎蔫。因此,雨后要及時澆清水,隨澆隨排,以降低土壤濕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根系衰弱。 10、結果后期如何管理? 高溫雨季過后,氣溫開始涼爽,日照充足,是青椒第二次開花坐果的高峰時期,所以要加強肥水管理,促使發新枝,多結果,增加后期產量,追肥可與澆水交替進行,澆1—2次清水后追施一次速效性化肥,每畝10—15公斤,隔7—8天澆一水。 11、青椒需要整枝嗎? 門椒坐果后,將門椒以下的側枝全部去掉,結果后期摘除植株底部的老葉、黃葉、病葉,并去掉無效枝。 12、青椒的落花、落果及落葉(通稱“三落”)很容易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落”的原因比較復雜。早春落花主要是由于低溫影響了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長而造成;土壤和空氣干旱,也是引起落花的原因;氮肥過多或不足、枝葉徒長、光照不足等因素直接影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而導致落花;高溫干旱導致病毒病的發生、或是高溫雨澇使根系吸收能力減弱、植株生理失調、還有病蟲害(炭疽病、輪紋病、棉鈴蟲、夜蛾)等,引起大量“三落”。為防止“三落”,必須加強田間管理針對性防治,常用方法是采用防落素進行噴霧處理。 13、什么時候進行采收? 青椒以嫩果上市,應以果實充分膨大,皮色轉濃,果皮堅硬而有光澤時采收。此時產量和品質均較好。每畝產量約3000千克/畝~4000千克/畝。 14、如何防治病蟲害? 青椒的病害防治,主要是及時防治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病毒病用20%鹽酸嗎啉呱(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或1.5%植病靈l號乳劑1000倍液噴霧;疫病可用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普力克)水劑 800倍液噴霧;炭疽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一次。 蟲害防治: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棉鈴蟲用Bt蘇云金桿菌300倍液噴霧,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噴霧。 編輯: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