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莖未木質化前病菌自根莖處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狀腐爛,苗木快速倒伏,此時苗木幼葉仍為綠色,稱為猝倒病; 立枯型:苗木木質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層變色腐爛,病苗枯死,但不倒伏故稱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立枯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兩類。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積水、覆土過厚、土壤板結和地表溫度過高灼傷根莖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鐮孢菌、絲核菌、腐霉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內或病株殘體上越冬,腐生性較強,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稱為土壤習居菌。 三、發病規律 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 1個月以內的幼苗最易感病,發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誘因有: 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 ②雨天操作,易板結,不利于種子萌發; 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 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積水; 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 ⑤播種不及時,過早延長幼苗出土期,過遲遇到高溫導致發病; ⑥種子質量差、播種量過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時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發生。 編輯:范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