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由半知菌亞門絲孢目鏈格孢屬病原真菌引起的。 發生規律:以菌絲體在土表病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通過氣流或枝葉接觸傳播,從傷口、氣孔或直接侵入寄主,潛育期10至20天,病菌生長適溫26℃,孢子萌發適溫18℃至27℃。在溫度合適且濕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由于植株栽植密,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高濕、高溫適宜的環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非常有利,使病害大發生。河北任丘一般在7月中旬開始發病,上年發病較重的區域,下年一般發病也較重。連作、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高均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殘體,減少侵染源; ②適當進行修剪,剪除過長枝、徒長枝和嫩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特別是要增強內膛的通風透光; ③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性; ④栽植時降低密度,每平方米栽植6~8棵為宜,不要追求當年綠化效果,為后期留出生長空間。 ⑤化學防治:80%大生可濕性粉劑有很好的防效作用。也可噴施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80%的代森鋅500倍液,或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防治。 編輯:范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