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我國南北桃產區均有分布,是影響桃樹苗木生產的重要病害。 【癥狀】 跟節線蟲病以在寄主檀物根部形成根瘤為特征。根瘤開始較小,白色至黃白色,以后繼續擴大,呈結節狀或雞爪狀,黃褐色、表面粗糙,易腐敗。發病植株的根較健康植株的根短,側根和須根少,發育差。染病較輕的地上部分一般癥狀不明顯,較重的葉片黃瘦,樹葉缺乏生機,似缺肥狀,長勢極差。 【病原】 南方根節線蟲,雌、雄異形,幼蟲不分節,蠕蟲狀。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5~30℃,最低5℃,最高40℃。 【發生規律】 以卵或2齡幼蟲于寄主根部或土壤中越冬。次年2齡幼蟲由寄主根端的伸長區侵入根內于生長錐內定居不動,并不斷分泌刺激物,使細胞壁溶解,相鄰細胞內含物合并,細胞核連續分裂,形成巨形細胞,形成典型根瘤。蟲體也隨著開始膨大,經第4次脫皮后發育成為雌性成蟲,并產卵繼續繁衍。地勢高而干燥、結構疏松、含鹽量地而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土壤易發病,土壤溫度高發病重。連作地發病重,連作期限逾長為害逾嚴重。 【防治方法】 忌重茬,實行輪作,與禾本科作物連茬一般發病輕。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采用淤灌或水旱輪作防病。雞糞、棉籽餅等對線蟲發生有較強抑制作用,碳銨、硫銨及未腐熟好的樹葉、草肥則對線蟲發生有促進作用,應少用或充分腐熟后施用。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