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桃紅葉病是北方一些桃區的重要病害。 【癥狀】 春季萌芽期嫩葉紅化,病葉背面紅色,葉面粉紅色,黃化或脈間失綠。隨病情加重紅色更加鮮艷。發病重的葉片紅斑從葉尖逐漸向下焦枯,形成不規側的穿孔。受害嚴重的嫩芽往往不能抽生新梢,形成春季芽枯。進入5月中旬至8月顯癥輕或不顯癥,到了秋梢期氣溫下降時,新梢頂部又可出現紅化癥或紅斑。不能抽生新梢導致1年生枝局部或全部枯死,影響樹冠擴展,樹冠外圍上部、生長旺盛的直立枝和延長枝發病較重。果實成熟遲,嚴重時果實出現果頂禿尖畸變、味淡。 【病原】 由多種病毒和植原體復合侵染引起。 【發生規律】 可能是嫁接或蟲傳,病株在田間分布屬中心式傳播型,與生理病害特性不符,表現出傳染性病害的分布特性。氣溫在20℃以下時,易發病。 【防治方法】 嚴格選用無病接穗嫁接桃苗。加強田間檢查,發現病苗及時拔除燒毀或深埋,以控制病害的蔓延、發展。另外還要加強病樹管理,大樹輕微發病的,增施有機肥,適當重剪,增強樹勢,減輕為害。 春季發芽后噴0.005%~0.01%濃度的增產靈1~2次,以減輕病情。刨除喪失結果能力的重病樹及幼樹,改植健樹。及時噴藥防治蚜蟲、葉蟬、紅蜘蛛、蝽象等刺吸式口器昆蟲。 編輯:李敏

[原創]桃紅葉病

圖文簡介

桃紅葉病是北方一些桃區的重要病害。可能是嫁接或蟲傳,病株在田間分布屬中心式傳播型,與生理病害特性不符,表現出傳染性病害的分布特性。氣溫在20℃以下時,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