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危害】 分布于各桃產區。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果,葉片染病,病斑初呈圓形,紫色或紫紅色,逐漸擴大為圓形或近圓形,后變為褐色,濕度大時,在葉背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子實體,有的延至脫落后產生,病葉脫落后才在葉上殘存穿孔。花、果實染病,病斑小而圓,紫色,凸起后變粗糙,花梗染病,未開花即干枯脫落。枝干染病,新梢發病時以芽為中心形成長橢圓形病斑,邊緣紫褐色,并發生裂紋和流膠。較老的枝條上形成瘤狀物,瘤為球狀物。 【病  原】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稱嗜果刀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發育溫度7~37℃,適溫為5~28℃。 【發生規律】 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被害葉、枝梢或芽內越冬,翌年,越冬病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先從幼葉上侵入,產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實,4月中下旬即見枝梢發病。低溫多雨利其發病。葉片在5、6月發病,隨著下雨量增多.病害在樹冠內擴大蔓延。病菌對枝條的侵染,至少要連續24小時的潮濕才能侵染成功。在一年當中,雨水多的時侯就是病害出現高峰期。土壤缺肥易發病。 【防治方法】 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對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的桃園,要改良土壤,及時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時剪除病枝,徹底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量。 于早春噴灑下列藥劑: 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1:1:100~160倍式波爾多液; 30%堿式硫酸銅膠懸劑400~500倍液。 編輯:李敏

[原創]桃霉斑穿孔病

圖文簡介

桃霉斑穿孔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果,分布于各桃產區。在一年當中,雨水多的時侯就是病害出現高峰期。土壤缺肥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