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又稱梨石痘病,主要為害果實和樹皮。梨樹上為害性最大的病毒病害,果實發病后完全喪失商品價值。對發病品種是一類毀滅性病害。但在系統侵染的樹上,癥狀嚴重度隨年份不同而變化。帶毒樹長勢衰退,一般減產30%~40%。 【癥狀】 主要為害果實和樹皮。首先在落花10~20天后的幼果上出現癥狀,在果表皮下產生暗綠色區域,病部凹陷果實成熟后,皮下細胞變為褐色。病樹新梢、枝條和枝干樹皮開裂,其下組織壞死。在老樹的死皮上產生木栓化突起。病樹往往對霜凍敏感。有時早春抽發的葉片出現小的淺綠色褪綠斑。 【病原】 Pear stone pit virus(PSPV),稱梨石果病毒。 【發生規律】 梨石果病毒病在西洋梨品種上的癥狀最重,病毒主要通過嫁接傳染,接穗或砧木帶毒病害 的主要侵染來源。 【防治方法】 選用無病砧木和接穗,避免用根蘗苗作砧木。嚴格選用無病毒接穗,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病樹也不能用無病毒接穗高接換頭。加強梨園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有機肥,加強肥水管理,雨后或雨季注意排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