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主要分布于河北、山東、遼寧、河南等地。主要在果實貯藏期引起果實腐爛。 【癥狀】 發病初期在果面傷口處,產生淡黃褐色至淺灰褐色圓形小病斑,擴大后,病組織水漬狀,軟腐,常下凹。條件適宜時,全果迅速腐爛。果肉呈爛泥狀,有刺鼻的特殊霉味,果肉味苦。在潮濕條件下,后期病斑上常產生小瘤狀霉塊,初白色,后青綠色,上覆粉狀物;有時瘤狀霉塊呈輪紋狀排列。在干燥條件下,很難出現霉塊狀病斑。病果失水干縮后,常僅留一層皺縮果皮。 【病原】 Penicillium expansum稱擴展青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落鋪展粒絨狀,具白色邊緣后變褐,分生孢子梗細長直立,分隔無色,帚狀分枝1~2次,小梗瓶狀,形成相互糾結孢子鏈,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或近球形,呈念珠狀串生,分生孢子集結時呈青綠色。 【發生規律】 病菌存在于各種貯藏場所,主要在貯藏期發病,成熟期在樹上亦可發病。通過各種傷口及皮孔侵入,再人其他病害的病斑上可繼發侵染。高溫、高濕下發病較嚴重。病菌侵入后,經過一段高溫,再放人低溫(5℃左右)庫中,也常發生35℃以上時,病斑擴展很快;在1~2℃條件下貯藏,病斑仍能緩慢擴展。冬季低溫時,病情發展慢。破傷果發病重,無傷果很少發病。 【防治方法】 采收、包裝、運輸、貯藏各環節應剔除傷、病果,防止產生傷口,以減少病菌侵入途徑。剔除帶有病傷果實,在貯藏中及時去除病果,防止傳染。 貯果前,包裝房、果窖和盛果舊筐(箱)嚴格消毒:用硫磺熏蒸,20~25g/m3,點燃后封閉48小時;亦可用1%~2%福爾馬林、4%漂白粉熏蒸后封閉48~72小時,然后通風啟用。 梨果貯藏期,果窖保持1~2℃低溫和二氧化碳氣體成分,以減緩發病。必要時可在貯藏前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45%噻菌靈懸浮劑1000~2000倍液,同時還可兼防貯藏期的真菌病害。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