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分布廣泛,桃樹常見的表面孳生性病害,可降低果實經濟價值,甚至樹體引起死亡。 【癥狀】 枝干被害處初現污褐色圓形或不規則性形霉點,后形成煤煙狀黑色霉層,部分或布滿枝條。葉片正面產生灰褐色污斑,后逐漸轉為黑色霉層或黑色煤粉層,嚴重時葉片提早脫落。果實表面則布滿黑色煤煙狀物,嚴重降低果品價值。 【病原】 由多種真菌引起,主要有多主枝孢Clasdosporium hergbrum,大孢枝孢Clasdosporium macsrocarpum、鏈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階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還可在子囊內或子囊外芽殖,產生芽孢子。病菌繁殖最適溫度為20℃,最低為10℃,最高為26~30℃。侵染最適溫度為10~16℃。 【發生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土壤內及病殘體上越過休眠期。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蚜蟲、蚧殼蟲、粉虱等昆蟲傳播蔓延。濕度大、通風透光差以及蚜蟲等刺吸式口器昆蟲多的桃園往往發病重。主要是蚧殼蟲類的影響,以龜蠟蚧為主。因其繁殖量大,產生的排泄物多,且直接附在果實表面,形成煤污狀殘留用清水難以清洗。 【防治方法】 改變桃園小氣候。使其通透性好,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及時防治蚜蟲、粉虱及蚧殼蟲。 11月份落葉后連續噴兩遍5波美度石硫合劑。能最大程度的消滅蚧殼蟲以及其他的越冬病蟲害。 生長季噴殺蟲劑時加400倍柴油作為助劑,也可以在發芽前噴灑柴油·福美雙·樂果100倍液。 發病初期噴灑下列藥劑: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多菌靈·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65%抗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每15天噴灑一次,連續1~2次。及時防治蚜蟲、粉虱及蚧殼蟲。 編輯:李敏

[原創]桃煤污病

圖文簡介

桃煤污病分布廣泛,桃樹常見的表面孳生性病害,可降低果實經濟價值,甚至樹體引起死亡。枝干被害處初現污褐色圓形或不規則性形霉點,后形成煤煙狀黑色霉層,部分或布滿枝條。葉片正面產生灰褐色污斑,后逐漸轉為黑色霉層或黑色煤粉層,嚴重時葉片提早脫落。果實表面則布滿黑色煤煙狀物,嚴重降低果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