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  狀】 葉片焦邊枯萎,嫩葉死亡,新梢變褐枯死,根部表現木質壞死腐爛,嚴重時整株死亡。急性癥狀:中午13~14時高溫以后,地上部葉片突然失水干枯,病部仍保持綠色,4~5天青葉破碎,似青枯狀,凋萎枯死。慢性癥狀:病情來勢緩慢,初期葉片顏色變淺,逐漸變黃,最后顯褐色干枯,有的呈水燙狀下垂,一般出現在少量葉片上,或某一枝的上部葉片上,嚴重時,整株枝葉發病,過一段時間萎蔫枯死。發病重的植株,根部腐爛。 【病  原】 Fusarium oxysporum稱尖鐮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大孢子兩頭較尖,足孢明顯。小孢子為單胞,卵圓或橢圓形。 【發生規律】 病菌為土壤習居菌,營腐生生活,當根系生長衰弱時,抗病能力下降,病菌乘機侵入引起發病,發病高峰期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土壤條件差,排水不良、通氣性差,有機質含量低,砂質土壤或黏度大的土壤,根系發育不良,易引起發病。前茬栽過李樹、杏樹或其他苗木之類的土壤,病菌累積多,發病重。管理粗放,桃樹生長勢弱,抗病性差,發病重。 【防治方法】 新栽植地區,應堅持深挖坑,增施有機肥,氮磷鉀結合,為幼苗根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盡可能減少發病。小樹應促根發苗,大樹要合理負載,防止樹勢衰弱,加強肥水管理,適時修剪,防止徒長和粗放管理。 苗木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用64%惡霉靈·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沾根消毒防止根腐病發生。 每年堅持樹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施1~2次,預防病害發生。堅持全年檢查,春秋為主,防止病害擴散。 編輯:李敏

[原創]桃根腐病

圖文簡介

桃根腐病發病高峰期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急性癥狀:中午13~14時高溫以后,地上部葉片突然失水干枯,病部仍保持綠色,4~5天青葉破碎,似青枯狀,凋萎枯死。慢性癥狀:初期葉片顏色變淺,逐漸變黃,最后顯褐色干枯,有的呈水燙狀下垂,一般出現在少量葉片上,或某一枝的上部葉片上,嚴重時,整株枝葉發病,過一段時間萎蔫枯死。發病重的植株,根部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