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為害】 桃花葉病屬類病毒病,在我國發生較少,但近幾年由于從國外廣泛引種,帶入此病,有蔓延的趨勢。 【癥狀】 桃樹感病后生長緩慢,開花略晚,果實稍扁,微有苦味。早春發芽后不久,即出現黃葉。4~5月份最多,但到7~8月份病害減輕,或不表現黃葉。有的年份可能不表現癥狀,具有隱藏性。葉片黃化但不變形,只呈現鮮黃色病部或乳白色雜色,或發生褪綠斑點和擴散形花葉。少數嚴重的病株全樹大部分葉片黃化,卷葉,大枝出現潰瘍。高溫適宜這種病株的出現,尤其在保護地栽培中發病較重。 【病原】 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稱桃潛隱花葉類病毒。只寄生桃,扁桃無此病。桃潛隱花葉類病毒對熱穩定。在各種組織中很快繁殖。桃潛隱花葉瘸是一種潛隱性病害。桃樹感病后發病緩慢,開花略晚,果實偏扁,略有苦味。 【發生規律】 桃花葉病主要通過嫁接傳播,無論是砧木還是接穗帶毒,均可形成新的病株,通過苗木銷售帶到各地。在同一桃園,修剪、蚜蟲、癭螨都可以傳毒,在病株周圍20m范圍內,花葉相當普遍,高溫適于病癥的明顯出現。 【防治方法】 在局部地區發現病株及時挖出銷毀,防止擴散。采用無毒材料進行苗木繁育。若發現病株,不得外流接穗。修剪刀具要消毒,避免傳染。局部地塊對病株要加強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抗病能力。 蚜蟲發生期要及時噴藥防治蚜蟲。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