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白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病部初呈褐色腐爛,并產生白色具光澤的絹絲狀菌絲體及黃褐色油菜籽狀的小菌核,嚴重時葉柄、葉片凋萎,最后干枯脫落或整株枯死。 合理施肥澆水 定植前要施足腐熟有機肥。定植要選用大苗、無病壯苗。定植后3~4天選擇晴天上午澆1次水,并及時排濕,直到門茄“瞪眼”再開始澆水追肥。茄膨大前需水少,不澆水,門茄膨大后需要水,要多澆水。一般隨采收5~6天澆1次混水(即追肥水),然后再澆1次清水,澆水必須在晴天上午,小水勤澆,澆后中耕,使土壤透氣,利于根系生長。按此法管理的5座溫室,茄子白絹閏發病株率均在1%以下,而突擊定植的8座溫室病株率達10%~20%。 拔除中心病株 中心病株是病害發生的信號,要準確識別,及早拔除,進行深埋或火燒,并用三石灰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1∶120比例拌細土,撒施病穴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對病田可選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加農用硫酸鏈霉素4克加15%惡霉靈水劑4毫升噴灑地面、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加強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與病害發生有密切關系。要按大小苗分別定植。選擇晴天上午熱土移栽,對移栽苗營養缽提前澆水,使土塊成團,不分根。整地要細致,做畦平直,放腐熟有機肥,適時放風排濕,交換氣體。定植穴用細土封實,早揭苦、晚蓋苫,增加光照時間,陰雨天要揭苫,爭取散射光等。采用這些管理技術,可促進植株長勢好,提高抗病力。 編輯:李敏

茄子白絹病怎樣防治才有效

圖文簡介

茄子白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病部初呈褐色腐爛,并產生白色具光澤的絹絲狀菌絲體及黃褐色油菜籽狀的小菌核,嚴重時葉柄、葉片凋萎,最后干枯脫落或整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