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癥,臨床上以流涎、拒食或厭食、口腔黏膜潮紅腫脹為特征。一般呈局限性,有時波及舌、齒齦、頰黏膜等處,呈彌漫性炎癥。根據發病原因,有原發性口炎和繼發性口炎之分。按其炎癥性質又可分為潰瘍性、壞死性、霉菌性和水皰性口炎等,主要由局部不良刺激引起。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潰瘍性口炎。 一、病因 1.機械性損傷。如尖銳的牙齒、牙結石、異物(釘子、鐵絲等)、骨頭等直接損傷口腔黏膜、繼發感染而引起。 2.化學性因素。如誤食生石灰、氨水、強酸、強堿或經口投服刺激性強烈的藥物,均可引起本病。 3.繼發于其他疾病。如繼發于舌傷、咽炎、犬瘟熱、汞中毒、慢性腎臟疾病和尿毒癥等,此外,梭形芽孢桿菌感染或螺旋體感染、B族維生素缺乏、貧血等也可引起口炎。 二、癥狀 一般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熱、痛、咀嚼障礙、流涎、口臭。患病犬只能采食液體食物或較軟的肉,采食小心,咀嚼緩慢或不加咀嚼即吞咽。流涎,口腔黏膜高度潮紅,感覺過敏,溫度增高,拒絕檢查口腔,呼出的氣常帶有難聞的惡臭,有輕度發熱。以上為病犬共有現象,根據癥狀不同還可分為水皰性口炎,黏膜上可見大小不等的水皰;口腔潰瘍性口炎,口腔黏膜發生糜爛、壞死和潰瘍;齒齦炎,齒齦邊緣腫脹、出血;壞疽性口炎,在潰瘍面上可見覆蓋有污穢的灰黃色油脂狀假膜,下頜淋巴結腫大、堅硬。 三、治療 1.西藥治療 首先應找出病因,排除病因和加強護理。及時治療原發病等。應給予清潔的飲水,補充足夠B族維生素。飼喂富有營養的牛奶、魚湯、肉湯等流質或柔軟食物,減少對患部口腔黏膜的刺激。必要時在全身麻醉后進行檢查,如除去異物、修整或拔除病齒。繼發性口炎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細菌性囗炎,應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如肌肉注射青霉素。病重不能進食時,應進行靜脈滴注葡萄糖、復方氨基酸、氨芐青霉素,0.1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2次/天。或加用5%糖鹽水100~200毫升,ATP、維生素C、維生素B6等靜脈滴注,適宜重癥不能進食時用。或加用復方氨基酸,10~20毫升/千克體重,靜脈滴注。消炎止痛,增強黏膜抵抗力,可應用維生素A。 2.中藥治療 初期,宜灌服方一,清心養陰,利水通淋。常用于急性口腔炎、皰疹性口炎、潰瘍性齒齦炎。方一:木通6克、生地6克、甘草(生)3克、竹葉20片,水煎候溫灌服。 中期,口臭宜灌服方二,促進潰瘍愈合,促進黏膜細胞再生,鎮痛。常用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等。方二:白術(土炒)6克、人參3克、白茯苓3克、黃連3克、干姜3克、炙甘草1.5克,水煎,灌服。 后期,糜爛延及咽喉者灌服方三,疏風清熱,解毒利咽。抑菌,抗炎癥反應。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方三:桔梗6克、生甘草3克、川芎1.8克、黃芩1.8克、陳皮1.8克、元參1.8克、柴胡1.8克、羌活1.2克、升麻1.2克、蔥白1根,水煎候溫灌服。 便秘者,服方四,瀉火通便,清上焦之火,瀉下焦之便結。抑菌,抗炎癥反應。常用于急性口腔炎、皰疹性口炎、復發性口瘡、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方四:黃芩、薄荷、梔子(生研)、連翹(去心)、石膏(生)、甘草(生)、芒硝、大黃各等份,水二盅,苦竹葉20片,煎八分,加蜂蜜三匙和服。 病時較長者,灌服方五,清上、中、下焦實火,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常用于各種口炎、口腔潰瘍。方五:大黃6克、芒硝6克、炙甘草6克、梔子3克、黃芩3克、薄荷3克、連翹12克、淡竹葉3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30克、黃連6克、川木通3克、生地9克、燈芯草6克,水煎灌服。 護理:對病犬加強護理,喂以營養豐富又易于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牛奶、肉湯、雞蛋、稀粥等,減少對口腔的刺激。找出并排除病因,仔細檢查口腔,清除口腔內異物。對繼發性口腔炎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一切具有強烈刺激性的強酸、強堿等化學品均不能放置在犬可接近的地方,以免引發本病。對繼發性口炎,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