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不同性別、年齡、品系、品種的豬均有易感性,其中3~6月齡的架子豬發病率較高。 一、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高達42℃~43℃、稽留熱,食欲廢絕或嘔吐,結膜充血,糞便呈粟狀、附有黏液,隨后下痢、呼吸加快、黏膜發紺,有的病豬耳、頸、背、四肢內側、胸部和腹部皮膚呈紫紅色。 二、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肝臟充血,脾充血、腫大呈櫻紅色,肺水腫、充血,腎臟腫脹發紅,消化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癥。 三、實驗室檢驗 病原學檢查。無菌采取豬丹毒病豬耳靜脈血制成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單在、成對或叢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將上述病料接種于血瓊脂37℃培養24小時,鏡檢可見表面光滑、邊緣整齊、有藍綠色熒光的小菌落,明膠穿刺呈試管刷狀、不生長、不液化。 四、鑒別診斷 1.豬瘟。患豬腹部、股內側等處皮膚可見手按壓不褪色的出血點,而豬丹毒病豬在腹部、股內側等處皮膚可見用手按壓褪色的出血斑;剖檢豬瘟病豬腎臟呈雀斑狀出血點而豬丹毒病腎臟因瘀血而腫大、發紅。 2.豬肺疫。患豬呈犬坐姿勢,呼吸困難、咳嗽、伸頸呼吸、口鼻流出白色泡沫,咽喉部發熱水腫;剖檢可見肺呈急性肺水腫病變,胸腹腔和心包腔積液。 3.豬鏈球菌病。患豬呼吸困難,流淚,流漿液性或膿性鼻液,盲目運動,轉圈運動,空嚼,磨牙,口吐白沫,四肢劃動等神經癥狀;其血液呈暗紅色凝固不良,胸腔有大量含微黃色纖維素絮片的黃色或渾濁液體,腦積液增多,腦膜和脊髓軟膜充血出血。 4.豬李氏桿菌病。患豬常出現轉圈運動、不自主運動、肌肉震顫口吐白沫或四肢麻痹等神經癥狀,妊娠母豬流產、咳嗽;剖檢可見腦積液增多、渾濁,腦干變軟、有小膿灶,肝臟有壞死灶。 五、治療 用青霉素靜脈注射,首次2萬國際單位/公斤體重,以后肌肉注射青霉素3萬國際單位/公斤體重,直到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且能維持24小時后停藥。 六、預防 1.豬場建在遠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畜禽集貿市場等病原密集的場所(至少3000米),其建筑設計、設施設備和工藝流程符合防疫條件。 2.每次肥豬出欄后、仔豬裝欄前用浸泡、噴霧、熏蒸等方式對水槽、料槽等用具及圈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飼養過程每周帶豬清掃、消毒2~3次。 3.進入豬場的人員和車輛要經嚴格消毒,非飼養人員不得進入豬舍;工作人員應健康,工作期間應搞好個人衛生、遵守工作紀律、技術熟練、操作規范。 4.仔豬子斷奶前7~10天免疫接種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滅活菌苗或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疫苗;引進的仔豬或種豬應立即接種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滅活菌苗,隔離飼養45天無病癥者再混群飼養。 編輯:李敏

急性豬丹毒病的鑒別診斷和防治

圖文簡介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不同性別、年齡、品系、品種的豬均有易感性,其中3~6月齡的架子豬發病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