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料。屠宰豬時,先將接血盆放點清水,用玉米秸或高粱秸制成攪血耙,邊接豬血邊攪,防止豬血凝結。 備腸。將冼凈的豬小腸在手掌上挽成圈狀,從中截斷,每根約1米多長,大約20根,放入盆中待用。 備湯。將帶肉豬骨頭或雞架等放入湯鍋內小火慢煮,加入蔥、姜、花椒、大料、醬油、酒、鹽等調料,如放入桂皮、丁香、陳皮、肉蔻、當歸、砂仁等味道更好。湯熬好后放入味精待用。 對漿。待肉湯涼到40~50℃時,再將攪好的豬血上面浮沫和凝塊撇掉,用大碗舀取肉湯,順豬血盆邊往下倒,邊對邊攪(不能用涼湯對,否則煮出的豬血易碎),用碗掛一下豬血,見碗面上能掛上薄薄一層有魚鱗花樣的血漿即可。 灌制。取出一根豬小腸,從一頭吹氣,如無漏氣,可用手把氣體排凈,用線繩扎住一頭,再用漏斗將豬血灌入腸內至八九分滿時,用繩將腸頭系住,然后兩頭折齊,在中間用繩系上,然后對折用繩系住。4根腸一串,每段33厘米左右長。用清水洗凈沾在腸表面的血水,否則煮出的腸表皮發黑,影響商品質量。 煮腸。將洗好的腸放入水中慢火煮,保持90℃恒溫,不能煮沸否則易爆裂。約7~8分鐘,腸內的血開始凝固往水面上浮,這時用筷子綁上細針在腸上扎眼放氣,翻個身再煮10分鐘左右,用針扎后見血絲冒出即煮好。撈出放入涼水中即可上市出售。 編輯:柳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