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飼料價格的上漲,飼料成本占養(yǎng)雞總成本的比例越來越高。如何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轉化率已成為養(yǎng)殖業(yè)的熱門話題,生產中既要保證雞的產品質量,還要注重經濟效益,下面就飼養(yǎng)過程中料量的制定以及如何提高飼料報酬減少飼料浪費進行探討。 一、確定飼料量 不同的雞種生產能力不同,對營養(yǎng)的要求也就有所差異,因此飼料量以及飼料營養(yǎng)比例的確定需要根據(jù)雞的品種類型不同來確定。根據(jù)本人養(yǎng)殖經驗,舉例推薦使用料量如下: 1.高產蛋雞(海蘭、羅曼等) 根據(jù)飼料給定量乘以雛雞數(shù)就可以確定每天需要的飼料總量。例如,飼養(yǎng)1000只雛雞,第1天需要的飼料量為3×1000=3000克。高產蛋雞品種的雞一般150日齡時產蛋率可達到5%即開產,那么1000只雞從出生到開始產蛋所需的飼料總量約為:[(3+4+5+6…+11+12)+(12+13+14…+20+21)+(21+22+23…49+50)+(50+50.5+51+51.5…+100)]×1000=8805000克,也就是8805公斤,平均每只雞所需料量為8.8公斤,然后根據(jù)飼料價格就能確定飼料費用預算飼養(yǎng)成本,從而確定飼養(yǎng)費用等前期預算。 2.快長型肉雞 快長型肉雞的出欄日齡一般在45天,其每天的預定給料量日齡×2克。例如,飼養(yǎng)1000只雛雞至出欄所需料量約為:(2000+4000+6000+…+90000)≈2170公斤。也就是說,一只快長型品種肉雞生長至45日齡時每只雞的耗料量約為2170克,體重可達1060~1250克,料肉比2:1左右。 3.地方品種 地方品種間生長速度和產蛋率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料量的制定也略有差異,料量以滿足雞只生長和生產的需要為主要依據(jù)。 以生長速度較慢的優(yōu)異地方品種北京油雞為例:其上市日齡在90~120日齡左右,其平均體重為1.4~1.5公斤,料肉比為3.4:1,與快長型相比其生長速度相對較慢,營養(yǎng)水平的需求也相對較低,故應使用全價配合飼料。上市前一般無需限料,自由采食即可。 二、提高飼料報酬 雞只料量的確定以滿足其生長生產需要為主,適時限料。飼喂太多,雞群過于肥胖,腹脂太多,影響卵巢發(fā)育,從而降低產蛋;反之料量太少,不能滿足雞群的生長生產需要,雞群過于消瘦會出現(xiàn)大量軟、破、沙、畸形等異形蛋。飼喂時一次加入過多的飼料,是飼料浪費的主要原因。飼喂時應遵循定時定量、少喂勤添、分次飼喂的原則。飼喂時間一般在早上6點和下午2點,每天飼喂兩次為宜,料槽內的飼料不可存儲太多,以下次飼喂時吃完為宜,這樣可以提高雞群食欲,促進采食。飼喂時要保證料槽內飼料厚度一致,從而提高雞群均勻度。 注意觀察雞群及糞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因疾病引起的飼料浪費,例如腸炎、腸毒綜合征以及過料等。 注意雞舍環(huán)境溫度。溫度太高,雞群沒有食欲,吃料減少,影響產蛋受精率等;溫度太低,又會增加耗料量,增加飼養(yǎng)成本。 因此在飼養(yǎng)雞只過程中,要提高經濟效益,減少飼養(yǎng)成本,應以控制占飼養(yǎng)成本60%以上的飼料為主,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浪費。 編輯:李敏

[原創(chuàng)]如何控制給料 提高養(yǎng)雞效益

圖文簡介

隨著飼料價格的上漲,飼料成本占養(yǎng)雞總成本的比例越來越高。如何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轉化率已成為養(yǎng)殖業(yè)的熱門話題,生產中既要保證雞的產品質量,還要注重經濟效益,下面就飼養(yǎng)過程中料量的制定以及如何提高飼料報酬減少飼料浪費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