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 防低溫 當前棚內溫度低,不利于蔬菜生長,為保證棚內蔬菜的正常開花結果,要在白天棚內溫度達到28℃~30℃時,開始放風排濕。下午視氣溫變化,待氣溫降到22℃~23℃時要關閉放風口,20℃左右時要及時放下草簾保溫。起壟定植,地膜覆蓋對提高地溫也是非常有利的,應多采用。 防氣害 施用了氨態氮肥或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在大棚放風時間短時,氨氣易積累,當濃度超過了5微克/毫升時,一些敏感蔬菜就會發生氣害。所以,施肥要合理,嚴冬要停用,要注意施用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及時通風,降低棚內氨氣濃度,防止氣害發生。 防漚 根冬季澆水要小水勤澆,宜膜下澆水,澆小溝,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后第二天上午及時放風排濕。冬季氣溫低,光照時間短,棚室蔬菜葉面水分蒸發量小,如澆水量過大很容易造成漚根。黏質土壤更嚴重,常造成冬季葉子變黃,嚴重的造成死棵。也應注意適當提高棚內溫度,借以降低濕度,使地溫升高,避免根受傷害。 防病害 棚內溫度低,濕度大,通風不好,用藥不及時,灰霉病和菌核病容易在蔬菜上發生蔓延,大面積為害。平時應采取以噴施百菌清預防為主,發病后可噴用異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等,平時防病時可混加百菌清一起噴施。乙霉威對灰霉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可與上述藥劑等內吸性較強的藥物交替施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對上述藥物有抗藥性的可噴啶菌惡唑。防治上還應采取噴霧與熏蒸相結合的措施,通過熏蒸擴大殺菌范圍,殺滅噴霧達不到地方的病原菌。瓜類果實殘花盡早噴用乙烯菌核利或異菌脲300倍液,防灰霉和菌核侵入。 “兩充分”— 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 只要棚內溫度允許,陰雨雪天氣要盡量拉起草簾見光;每隔一段時間,及時清除附著在棚膜上的灰塵,以增加棚內蔬菜的采光;在棚后墻設置反光幕或膜,增加光照強度,提高產量和品質。上午拉起草簾見光1小時后,二氧化碳會降到100微克/毫升以下,只要溫度允許,應拉開一小縫通風,增加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便于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同時要合理確定定植密度,冬季定植密度較秋延遲蔬菜和夏季蔬菜的定植密度要稀一些,約減少定植株數的10%,以改善群體光照條件,保證蔬菜接受較多的有效光照。 充分利用夜間棚內積疊的二氧化碳 隨著氣溫下降,晚上蔬菜大棚放風口都已關閉,使土壤中有機質分解較多的二氧化碳,不斷在棚中積疊。加之晚上棚中蔬菜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其含量常在1000微克/毫升以上,是空氣中濃度的3~5倍。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因此要充分利用。方法是天明太陽升起后,緊閉大棚一小時,不放風。等棚中積疊的二氧化碳一小時后消耗殆盡時,再放風。先進的放風管理理念,不只是調節棚室溫度,而是溫度和二氧化碳的雙重調節,重點是用好每天晚上棚中積疊的二氧化碳。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