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氣溫較低,再加上國人有過團圓年的習慣,春節與寒冷因素疊加,往往造成奶牛產奶量有較大波動,發病率增加。這與春節期間飼養管理跟不上造成的應激有關。因此,春節前后更應對奶牛精心飼養管理,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溫度過低或大風時在舍內過夜。為了減少牛舍散熱能力,應將牛舍或擠奶廳迎風面的窗戶用塑料膜、磚頭、草簾等進行臨時封堵,兩邊的大門應該適時關閉。在氣溫低于-5℃或風力達到5級以上時,應將奶牛趕入圈舍內過夜,以防凍傷乳頭或使奶牛的體能消耗過多。牛舍內的溫度應保持在5~15℃。 2.降低牛舍濕度。由于奶牛產生的糞便較多和本身呼吸等,使舍內濕度過大。因此要注意保持牛舍內的通風良好,防止濕氣過重和屋面凝水,地下結冰等,使舍內相對濕度不超過60%。否則濕度過大會導致產奶量下降,嚴重者還會使奶牛患上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癥。牛舍盡可能少用水沖洗地面,要及時清理糞尿和更換牛床墊料,使其躺臥環境舒適。 3.適當增加光照。應盡量延長光照時間,擦凈牛舍玻璃,以保證充分采光保溫。自然光不足時可用日光燈照明,以促進奶牛的新陳代謝,增加產奶量。在中午陽光充足,氣溫高時,可以把牛趕出牛舍,讓其在運動場運動、休息,曬太陽。 4.不喂冰凍飼料。冬天氣溫低,飼料容易冰凍,直接飼喂奶牛冰凍飼料容易刺激腸胃,引發胃腸疾病,對妊娠的母牛還容易造成流產。此外,飼喂冰凍料還引起奶牛能耗增加,造成飼料利用率降低。因此,冬季飼料調配好后要及時飼喂,對于結冰的飼料應解凍后再喂。 5.應給奶牛飲溫水。一般要求飲水溫度要在10℃以上,建議產奶、懷孕牛飲水溫度為15~16℃,犢牛為35~38℃。但并不是說水溫越高越好,奶牛長期飲用過熱的水會降低其對環境溫度急劇變化的抵抗力,更容易患感冒等疾病。 6.保護好乳房。如果外界溫度低于-20℃,在外過夜的奶牛一定要在其躺臥區鋪設褥草,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奶牛乳房戴上乳罩,避免乳房因寒冷造成凍傷。如果奶牛乳房和乳頭凍傷,應及時治療。輕微的凍傷可用0.1%的利凡諾洗凈患部,然后涂上凍傷軟膏,加強護理,必要時加戴乳頭保護套。若凍傷嚴重,應用抗菌療法,防止壞死引起感染,并按凍傷程度積極對癥治療。 7.搞好牛舍和牛體衛生。冬季要經常打掃牛舍,保持牛舍清潔,每天刷拭牛體后軀1~2次。通常采用干刷,牛體特別臟的部位可用溫水洗刷,刷拭結束要迅速擦干。刷拭應在擠奶前半小時完成,這樣既能保持牛體的清潔,又能促進牛體血液循環,提高產奶量。 8.對犢牛要特別精心護理。一是犢牛舍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上。在犢牛欄內要鋪柔軟干凈的墊草并經常更換,舍內光照充足,空氣新鮮,無穿堂風。二是要防止舍溫大起大落,預防犢牛呼吸道疾病。三是在犢牛出生后5~6天,每日應刷拭牛體一次,并要注意適當運動。四是要定時定量喂奶,奶溫應保持在38℃左右,以減少患消化道疾病的機會。 9.及時治療肢蹄外傷。嚴寒季節,地面凍結堅硬,牛排出的糞便很快凍結,牛在凹凸不平又堅硬的運動場上運動,很容易碰傷或磕傷蹄部。因此,除獸醫嚴寒天氣要加強查槽、巡視外,還應在擠奶間或擠奶廳準備一些外傷處理藥物,如紫藥水、碘酊、消炎藥膏、凍瘡膏等。在擠奶過程中,當擠奶員發現一些小的肢蹄磕傷或損傷時,及時涂抹藥物進行治療,可有效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或繼發感染。對于較嚴重的損傷獸要及時治療。 10.燃放煙花爆竹要遠離牛舍和草料庫。奶牛好靜,不喜歡嘈雜的環境,對噪音比較敏感。強烈的噪音會使奶牛產奶量下降,超過68分貝的噪音就會使奶牛煩躁不安,產生應激反應,產奶量明顯下降,或出現低酸度酒精陽性乳,有時還會導致早產和流產。如果噪音污染時間過長,產乳機能就難以恢復。燃放鞭炮的噪音甚至會達到100分貝以上,如在牛舍附近燃放,會嚴重影響產奶量,并且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另外,在草料庫附近燃放煙花或鞭炮,更是火災隱患。因此,不能在牛場附近燃放煙花爆竹。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