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嚴重危害養禽業,禽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高可達100%,給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禽流感病毒經過變異之后,一些病毒能夠感染給人,人感染禽流感后,病死率高達50%,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日前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詹麗娥就禽流感流行規律、表現癥狀,以及造成免疫失敗的一些原因給農民朋友進行了分析講解。 記:詹老師您好,近期我國南方多地暴發禽流感疫情,給養殖戶和百姓生活帶來威脅,目前我省是否有禽流感疫情流行發生? 詹:從總體上看,目前我省家禽沒有發生新的疾病,仍以老病為主。禽流感在我省仍然存在,而且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很難將其清除干凈。由于使用了免費發放高致病禽流感疫苗,基本上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禽流感H9疫苗不是免費發放,但養雞業將禽流感H9疫苗列入免疫程序,我國現有的禽流感疫苗是有效的。從我個人的觀點看,我省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做的很不錯,不必將禽流感防控提至如此高度,過度強調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和隱瞞疫情,反而不利于控制。禽流感給養禽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沒有新城疫高,只是輿論影響市場,影響其它環節,才放大了其危害。 記:從當前禽流感的流行情況看,其流行規律有哪些變化? 詹:禽流感的流行規律發生了變化,不像之前那樣一旦發生即大批死亡, 除非是不重視免疫的雞場。往往之前控制得比較好的雞場,由于忽視免疫而造成發病。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是,禽流感病毒株發生了變異,是否需要用新毒株來研制疫苗進行免疫。禽流感疫苗已從原來的H5N2亞型滅活疫苗發展到重組滅活疫苗Re-1、Re-2、Re-4 、Re-5及現在的Re-6、Re-7、Re-8,即使研究出一種新的疫苗,也只能是針對該致病型毒株有保護效果。光靠疫苗,不可能消滅禽流感病毒,疫苗接種只能限制病毒繁殖,減少對該病毒易感的群體,永遠不可能消滅對該毒株易感的個體。選擇質量好的疫苗,可以使雞的抗體維持在較高水平,完全可以控制禽流感的發生與流行。 記:H9亞型禽流感發病時有哪些癥狀表現? 詹:禽流感另一個需要特別重視的是H9亞型禽流感的致病性,能引起產蛋雞和種雞產蛋下降及肉雞的致病。目前,種雞場H9亞型禽流感已控制得比較好,但在散養蛋雞場和管理不好的部分規模商品雞場及規模化生產的白羽肉雞等該病仍存在,導致生產性能降低,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主要癥狀:可涉及到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初開始發病食欲減少或不食,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無光澤,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流淚,少數雞眼部腫脹、結膜炎;嚴重者眼瞼及頭部腫大,呼吸困難有羅音,雞冠和肉垂發紺,普遍發生腹泄拉白綠色稀便;開產蛋雞產蛋量迅速下降,最低降到1成左右;有的雞發病率很高但不死亡;有的雞無臨床表現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高達80~90%或更高;雛雞和青年雞感染后臨床癥狀不明顯。剖檢變化:主要是鼻腔內粘膜充血、水腫、有大量白色粘稠狀滲出物,喉頭及氣管充血水腫;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心臟冠狀溝脂肪出血點;肺臟嚴重充血出血;肝臟腫脹表面有黃色條紋;腺胃乳頭紅腫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條紋狀出血;十二指腸壁肥厚出血;小腸出血,直腸條紋狀出血;法氏囊腫大;腎臟呈花斑樣腫脹;胰臟腫脹出血,特別是胰頭更加嚴重;卵巢充血出血呈紫色葡萄狀;輸卵管充血出血。如果整個雞場飼養管理措施不到位,雞群很容易感染H9亞型禽流感病毒,給養雞場帶巨大的經濟損失。 記:一些養殖戶出現的禽流感免疫失敗,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詹:1、免疫程序不合理 根據我們對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部分種雞場或飼料廠家制定的免疫程序不科學,在蛋雞開產后就不進行任何免疫接種了,這是非常危險的。研究表明,大多數疫苗廠生產的禽流感疫苗,免疫保護期都在3~5 個月以內。目前許多蛋雞群在300~400日齡發生腫頭和產蛋下降、下軟皮蛋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抗體下降到保護水平以下造成的低致病性禽流感(H9)所致的,與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時造成的損失更大。 2、疫苗質量不高或接種劑量不夠 由于H5抗原生產時受到病毒本身的性質所限,抗原含量通常不高,因此接種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后,抗體水平往往達不到保護水平或保護期太短。再就是注射劑量不夠,研究表明皮下注射0.5毫升/只沒有注射0.7毫升/只效果好;肌肉注射不如頸部皮下注射效果好。 3、免疫空白期與抗體水平不均一 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在雛雞母源抗體下降到保護水平以下和疫苗誘導的抗體達到保護水平之間,有1~2周的免疫空白期,此期間如果環境中有流感病毒則會感染,目前肉仔雞常見的20日齡左右出現的支氣管栓塞即屬此類感染。另外,許多養雞場聘請免疫隊給雞群免疫,如果這些注射人員的素質不高,會出現漏免的情況,此時雞群個別雞只由于未被注射足夠的疫苗或根本未被注射,則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導致免疫失敗。我們近期檢測的禽流感抗體效價高低不一,出現有大部分樣本免疫合格、部分樣本抗體效價為2或者0的情況很容易感染禽流感。 4、母源抗體干擾 首先,經過多年的研究表明,母源抗體會干擾禽流感疫苗抗體的誘生。母源抗體水平對疫苗誘導的抗體產生有一定的干擾作用,母源抗體越高,疫苗誘導的抗體產生越少。其次,根據母源抗體效價高、低制定首免時間,若母源抗體高于標準滴度首免時間可推遲2~3天;若低于標準滴度首免時間可提前2~3天,對以后的免疫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5、病毒抗原變異 禽流感病毒變異非常快,禽流感疫苗已從原來亞型滅活疫苗發展到重組滅活疫苗,病毒株由原來的Re-1、Re-2、Re-4 、Re-5變為現在的Re-6、Re-7、Re-8。禽流感病毒變異對疫苗的質量和免疫效果都有很大的影響。 6、雞群免疫抑制 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免疫抑制病(禽白血病、傳染性貧血、傳染性法氏囊炎、馬立克氏病)、法氏囊疫苗、藥物都可導致免疫抑制。呂武興等研究結果表明: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含量高于50微克/公斤時,不利于肉鴨禽流感抗體的產生,高于75微克/公斤時,能引起肉鴨黃曲霉毒素中毒死亡,且添加吸附劑不能消除或減緩其不利影響。藥物也能干擾抗體產生,吳煥榮等研究表明,反復使用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會影響新城疫、禽流感抗體的產生:從抗體的動態變化、110日齡前的抗體滴度均值上都可以看出,新城疫和禽流感H9亞型的免疫效果非用藥組優于用藥組;在H5亞型的免疫效果上用藥組的Re-4 抗體優于非用藥組,用藥組的Re-5 抗體略低于非用藥組,但差異并不明顯。 7、家禽品種 從進化上看,水禽免疫系統的進化水平較高。調查資料表明,注射相同疫苗后,鵝、鴨免疫效果較雞群好;不同雞群品種也有明顯差異,蛋雞免疫效果最好、地方肉雞次之、白羽肉雞最差。 編輯:王大偉

[原創]把控禽流感流行規律 免疫失敗有因可循

圖文簡介

禽流感嚴重危害養禽業,禽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高可達100%,給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禽流感病毒經過變異之后,一些病毒能夠感染給人,人感染禽流感后,病死率高達50%,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就禽流感流行規律、表現癥狀,以及造成免疫失敗的一些原因給農民朋友進行了分析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