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是麥田重要的生物災害之一,不僅與作物爭奪水肥,妨礙收獲,而且是多種病蟲害的中間寄主,若防治措施不當,就會形成草荒,造成不同程度的產量損失,甚至出現絕產的現象。由此引起農民的廣泛重視,并促使麥田化學除草得到普遍應用,成為一項常規的植保措施。但在實際生產中,防治過晚、藥不對癥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導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無效。那么怎樣才能避免這些現象發生,實現麥田雜草有效控制呢?下面將提供些建議,以供農民朋友參考。 弄清地塊主要雜草品種 北京麥田雜草有30多種,按照生育期長短劃分,可分為一年生雜草、越年生雜草和多年生雜草。一年生雜草如:葎草、藜、莧、莎草、萹蓄、地膚、地錦、牽牛等,春、夏季出苗,當年完成整個生育期;越年生雜草如:播娘蒿、薺菜、離子草、麥瓶草、看麥娘、節節麥、罔草、堿茅等,上一年秋季出苗,來年完成整個生育期;多年生雜草如:蘆葦、苦荬菜、刺兒菜、打碗花等,通過根狀莖進行繁殖,生育期可延續多年。麥田雜草的種類雖然很多,但由于每種雜草的競爭力不同,田間表現出較大密度差異。競爭力強的草種密度高,對產量損失影響較大,成為麥田主要雜草種群。受地勢、土壤類型等因素的影響,不同麥田主要雜草種群存在一定差異,一般麥田都有2~4種主要雜草。 麥田化學除草不可能防除所有雜草,而是要防除麥田中的主要雜草種群,以減少小麥產量損失。對于不同主要雜草種群,由于其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對同種除草劑的耐藥性也就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防治效果。另外,除滅生性除草劑外,大部分除草劑都有固定的殺草譜,對殺草譜外的雜草效果差或基本無效。因此,應首先弄清地塊主要雜草種類是什么,才能根據除草劑的殺草譜選擇適合的除草劑品種及配方,以達到藥到草除的效果。 選擇合適的時期施藥 除草劑要殺死雜草都要保障一定的用量,這個過程由雜草吸收完成。當雜草植株過小時,就不能吸收足夠的藥量;當雜草植株過大時,雜草的耐藥性就會增加,需要的藥量就會增加。因此,最佳的除草時機是在雜草達到一定的生長量,具有足夠的受藥面積,且耐藥性較弱這個時期施藥,才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這個時期稱為防治適期,一般以雜草的葉齡表示。麥田雜草防治適期一般在苗期,即雜草2-4葉期。 雜草的防治適期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草種、密度、出苗時間適當調整。以一年生雜草為主的麥田,防治適期在春季;以越年生雜草為主的麥田,防治適期既可以在秋季出苗后,也可以在春季雜草返青后,具體在哪個時間防治主要看雜草密度。雜草密度大時最好進行秋季除草;密度小時就可以在春季進行,以兼治一年生雜草。在越年生雜草和一年生混合發生的麥田進行春季除草時,若以越年生雜草為主,防治適期應適當提前;若以一年生雜草為主,防治適期可適當延后。 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及配方 麥田化學除草所選用的除草劑應根據主要雜草種類和除草劑的殺草譜進行確定。當麥田雜草種類在同種除草劑殺草譜范圍時,可用單一的除草劑進行防除;當幾種雜草混合發生,如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時,需將幾種除草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施用,以擴大殺草譜,提高除草效果。下面將根據北京麥田雜草群落類型,提供幾種除草配方以供選擇。 以播娘蒿、薺菜、麥家公、離子草、葎草、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10克,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1克。 以雀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70%氟唑磺隆(彪虎)水分散粒劑,每畝用量3~4克。 以打碗花為主的麥田,可選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每畝用量50~70毫升。 以看麥娘、菵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10.8%精 唑禾草靈(驃馬)乳油,每畝用量30~40毫升,或15%炔草酯(麥極)可濕性粉劑,每畝用量30~40克。 雀麥和闊葉雜草混生的麥田,每畝可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3~4克+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混配。 以上配方每畝兌水30~40公斤,采用手壓噴霧器或噴藥車均勻噴霧。 施藥技術要求 準確用藥。應按推薦用量噴施除草劑,禁止隨意增加或減少用量,以保證防效,杜絕藥害發生。 隨混隨用。幾種除草劑混配使用時,應采用二次稀釋法,即先將除草劑以少量水溶解形成母液,再將母液稀釋到規定藥液量使用。混配的藥液不能長時間停放,且要一次性施完。 選擇合適的氣候條件施藥。應選在風力小于3級的晴天早晨或傍晚施藥,以減少漂移和蒸發。另外,大多數除草劑屬于正溫度系數藥劑,氣溫在10℃以下時不要施藥。 做好施藥器械的維護保養。施藥前要及時對藥械進行維護保養,以防止施藥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現象,實現均勻施藥。 注意安全。施藥人員要做好安全防護,作業過程中禁止抽煙、飲食,防止中毒事故發生。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