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季在于春。3月份到了,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雨水開始增加,氣溫逐漸回升,這個時期,養殖戶要根據市場信息和自身經濟實力,及早做好全年養殖計劃,根據養殖模式、品種、規模、飼料、技術、市場銷售等因素,準備好漁業生產物資,保證養殖效益。 養殖池塘的準備 在當前天氣尚不穩定還不適合水產養殖的時間,應充分開發利用荒廢地,整理成適于養殖的池塘,增加水產養殖面積。抓好低標準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養殖標準,增加水產品生產潛力。一般2月底前要整好塘口:要清除池塘四周的雜物,鏟除雜草,整修加固池埂,修補滲漏處;排干池水,對魚塘進行清淤,以擴大魚池深度,增加養殖空間。在進行水產養殖時,保證水深達到2米~2.5米。其次,要保證冰凍日曬池底半個月以上,以殺滅魚池中的病原體和其他有害生物,促進有機物分解。 苗種放養 利用氣溫回升的時機,選擇市場銷售前景好的新品種,做好魚種放養工作。春季是水產苗種銷售旺季,購買優質水產苗種,要注意供應單位是否具備苗種生產銷售許可,購進外來水產苗種是否有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等。 清塘消毒:通常于苗種放養前7天~10天用藥物清塘消毒,以消滅水體中各種致病因子及病原微生物。具體包括:①生石灰干法清塘,將池水基本排干,在塘底四周挖數個小坑,將生石灰倒入坑中,攪拌成糊狀向四周均勻潑灑,次日再推耙一遍,將底泥與生石灰充分混合,提高清塘效果。②生石灰帶水清塘,池水保持1米深,將生石灰倒入水泥船中,攪拌成漿狀趁熱全池潑灑。③池塘留水深10厘米,用含氯30%的漂白粉調成糊狀均勻潑灑全塘,灌滿池水后,再用漂白粉撒放均勻,充分攪動。一般7天后即可放魚種。 肥水下塘:清塘5天~7天后可施基肥。一般每畝池塘施經發酵的豬、牛糞500千克~700千克或人糞200千克(新塘或瘦塘可多施),然后注水,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長,提供天然餌料。 選擇苗種:要注重大規格苗種的投放,做到品種優、質量好、規格大。由于當前氣溫低以及春季氣溫變化大,要在春放工作中,及時掌握天氣變化,防止凍傷魚種,操作要仔細,提高魚種的成活率。應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色澤鮮艷、鱗片完整、游動活潑、無病無傷的魚種,有利于提高魚種的成活率。 草、鰱、鳙魚體長應在15厘米,鯉魚13厘米,鯽魚和鳊魚10厘米以上。魚種要消毒后入池,一般用3%~5%的食鹽水或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5分鐘~10分鐘,或用3%~5%漂白粉和8%硫酸銅浸洗魚種20分鐘~3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原體。 放養:水溫8℃~10℃是放養魚種的最佳時機。這時水質穩定、魚體結實,在捕撈和運輸途中魚體不易受傷,死亡率和發病率低。同時,魚種及早得到稀養,提早適應環境,可達到早開食、增重快的效果。 放養時注意溫差不要超過3℃;放養時間應選擇在晴天無風的天氣進行,溫度過低的霜天和雨雪天不宜放養,要防止凍傷魚體。放養時應從上風頭進行,先放主養魚后放配養魚,合理放養。 魚種及成魚飼養 水產苗種繁殖、養殖,要利用2月~4月氣溫逐漸回升的有利時機,加強親本的投喂管理,增強親魚的體質,保證繁育質量。要提前做好魚苗繁殖準備、設施檢修、親本的引進更新和培育,確保魚苗繁殖順利進行。在此階段,還要注意防范、應對雨雪、倒春寒等極端天氣:一是加固漁業設施保種,二是提高水位保溫,三是冰面掃雪打孔防缺氧,四是安全作業防意外。 投喂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飼料,注意防止飼料霉變,投喂霉變飼料會導致魚類中毒或發生肝膽類疾病。投餌要四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四定:定時、定位、定質、定量,保證投喂的飼料量多、質好、適口,使魚類吃鮮、吃足、吃勻。堅持早中晚巡塘,清晨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中午觀察魚類活動和吃食情況,傍晚檢查全天吃食情況,清除殘餌、污物。魚病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殺菌殺蟲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漁藥,杜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漁藥,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日常養殖管理:池塘要有專人負責管理。應每20天換水1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實行先放后灌,調節水質。天氣驟冷,要加深水位至2米以上。長時間沒有補水且含氧較低的池塘,用硝酸銨、過磷酸鈣混合裝入細眼的布袋中掛在水下,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攪動部分塘底,過一段時間再攪動另一部分,每月1次。越冬塘要適當投放些有機肥、酒糟、豆餅或菜餅等,以提高水溫和滿足越冬魚種少量吃食的需求。開春水溫達7℃~8℃時應早投餌施肥,培育肥水,促進魚的生長。 春季是水霉病、赤皮病、寄生蟲病等病害高發季節,病害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模式,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及時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注重改善水質,及時投喂飼料,加快魚類恢復體質和生長。 水霉病可用4%的食鹽和4%的小蘇打液混合潑灑全池,或用漂白粉溶液全池遍灑。患赤皮病第1天用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第2天用生石灰潑灑一次,第4天再用漂白粉潑灑一遍。寄生蟲病,如斜管蟲病和絲蟲病,可用干辣椒粉、生姜加水煎煮取汁全池遍灑,連用2次;魚虱用90%的晶體敵百蟲遍灑。 親魚培育管理:加強親魚培育,促使親魚體質強壯、性腺發育良好,可為魚苗繁育做好準備。每隔7天~10天應追施1次有機肥,以保持池水肥度,增加池中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以保證鰱、鳙的餌料供給。當水溫達6℃以上時,可適量投喂配合飼料供親魚攝食,以增強體質、不掉膘。草、鳊親魚池塘還應投喂部分新鮮菜葉等,以彌補青飼料的不足。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 做好池塘記錄 要建立池塘檔案,記錄養殖品種、苗種來源及生長情況、飼料來源及投喂情況、水質變化等內容。堅持每天寫池塘日記,注明日期、天氣情況、苗種放養情況、投餌、施肥的種類和數量,魚的吃食及活動情況,發病及用藥情況、防治措施及死魚種類、數量、規格等,使養殖池塘一旦發病有據可依、有記錄可查,以便盡快找出病因、對癥下藥,減少經濟損失。塘口生產記錄應當保存至該批水產品全部銷售后2年以上。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