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喜冷涼,種植地膜馬鈴薯須在早春土壤化凍后盡早整地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過程盡量處于相對冷涼的季節。眼下正是馬鈴薯的播種季節,提醒大家做好種薯播前的切塊和催芽工作,以減少發病,使之生長健壯,獲得高產。 一、種薯切塊 1.種薯切塊的大小。一般要求切塊重量20~25克,每個切塊上至少要帶1~2個芽眼。 2.馬鈴薯種薯切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在切塊時應注意切塊不宜過小。因塊越小,所帶養分、水分越少,會影響幼苗發育。而且過小的切塊,其抗旱性差,播種后易出現缺苗現象。 切時準備兩把切刀,每切一塊種薯換一次刀,換下的刀浸到事先準備好的消毒液(75%的酒精)中,以防切刀傳病;當切到病薯、壞爛薯塊時應將其銷毀,同時應將切刀消毒,否則會傳播病菌。消毒方法是用火燒烤切刀,或用75%酒精反復擦洗切刀,或用1%高錳酸鉀浸泡切刀20~30分鐘后再用。 二、馬鈴薯種薯切塊后的管理及催芽方法 1.切塊后的種薯管理。薯塊切好后先將其平攤,在溫度17℃~18℃、相對濕度80%~85%的條件下晾干傷口,需3~4天,使之產生木栓層,這樣可避免催芽過程中爛薯。切記不可長時間堆放切好的種塊,以防止高溫引起爛種。在晾切塊時,不能在過于干燥的環境中進行,以免薯塊失水過多。薯塊切好可不催芽,用甲霜靈及甲基托布津摻化石粉拌種第二天即可播種,但不催芽出苗慢。 2.種薯催芽方法。薯塊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 ①在溫室北墻根處、塑料大棚內,用2~3層磚墻砌一方池,大小視種薯數量而定,也可利用現有的苗床。如果地面過干,應先噴灑少量水使之略顯潮濕,然后鋪1層薯塊,再鋪撒1層經日光消毒或藥物消毒的濕沙或濕鋸末,這樣可連鋪3~5層薯塊,最后上面蓋草苫或麻袋保濕。②種薯數量不多時,可直接在房屋或溫室內催芽。可將薯塊裝在筐內或編織袋內,也可按10~15厘米厚將其攤在地面上,然后將筐、編織袋或薯堆用濕麻袋或濕草苫蓋嚴。 三、馬鈴薯催芽期間的管理1.濕度管理。催芽過程中濕度不宜過大。蓋種薯的沙子或鋸末應先加水拌濕,然后撒在種薯上。不能先蓋干沙子再潑水,這樣會有大量的水滲到種薯上,造成濕度過大。沙子或鋸末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但不出水為宜。催芽期間,只要沙子不是很干,一般不要澆水。如果催芽期間濕度大,很容易導致幼芽莖部生根,這些根在播種前煉芽階段會因失水而干縮死掉,影響播種后新根的發生。 2.溫度管理。馬鈴薯催芽的最適溫度是15℃。氣溫低于4℃基本上不發芽,氣溫高于25℃時發芽快,但幼芽較弱。 3.定期檢查種薯。催芽期間,應每隔5~7天檢查1次發芽情況。如發現爛薯,應及時將其挑出,同時將周邊其他薯塊也都扒出來晾曬一下,然后再催芽。 4.種薯幼芽綠化。馬鈴薯適宜的播種芽長是1.5~2厘米,芽子太長播種操作過程中容易碰斷。當芽長達到1.5~2厘米時,將帶芽薯塊置于室內散射光下使芽變綠。幼芽變綠后,自身水分減少,變得強壯,在播種時不易被碰斷,而且播種后出苗快,幼苗壯。 編輯:李敏

做好馬鈴薯種薯播前切塊和催芽工作

圖文簡介

馬鈴薯喜冷涼,種植地膜馬鈴薯須在早春土壤化凍后盡早整地播種,使馬鈴薯的整個生育過程盡量處于相對冷涼的季節。眼下正是馬鈴薯的播種季節,提醒大家做好種薯播前的切塊和催芽工作,以減少發病,使之生長健壯,獲得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