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受溫度的影響,大棚內部溫度會明顯升高,作物因呼吸作用會產生一定量的水分,進而導致棚內濕度增大。高溫高濕的大棚環境往往會引發作物各種病害的發生,因此這個時期抓好大棚的管理很關鍵。實踐中,大家也都知道管理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但常常因細節的忽視而惹上麻煩,致使大棚錯過最佳管理期,影響作物生長,造成效益損失。 連陰驟晴切忌草苫全部拉起 連陰天,大棚內土壤溫度急劇降至14℃以下,導致喜溫性蔬菜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又因為土壤和空氣的熱容量不同,天氣突然放晴后空氣溫度上升較快,植株葉片蒸騰作用加強,而土壤升溫較慢,根系吸水能力弱,極易導致作物萎蔫死棵。 正確做法是,早上拉苫時隔一床拉一床,以利于后面的操作。拉開苫后,棚內的光照隔一床照一床,拉開草苫相對應的蔬菜會受到直射強光照,而未拉起草簾的蔬菜則會接收到散光照,受到強光照的蔬菜,一般在拉開草苫15分鐘后就會出現萎蔫現象,這時要及時往植株上噴灑20℃的溫水。 因為植株萎蔫是缺水造成的,直接給作物噴溫水后,作物體內水分充足了,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長,等拉起草苫的那些對應的蔬菜恢復正常生長后,這時再放下草苫,重新拉起第一遍沒有拉起的草苫,讓沒有接受強光照的蔬菜也接受強光照,然后也用同樣噴溫水的方法促其恢復正常生長,如此反復進行幾遍。兩小時后,檢查棚內的地溫,如果達到了20℃,蔬菜見到強光后就不會再出現萎蔫癥狀,這時可以全部揭開草苫。第二天后,恢復晴天的正常管理。 天氣晴好適時早揭晚蓋草苫 晴好天氣毀棚毀苗風險小,是蔬菜產量的關鍵時期,在管理上切勿掉以輕心。其中最重要的是適時早揭晚蓋草苫,延長光照時間。 早晨拉開草苫后,大棚內的溫度既不升高也不降低就為適時揭草苫。如果拉開草苫后大棚溫度降低,說明草苫拉早了;相反,如果拉開草苫后大棚溫度上升,說明草苫拉晚了。 拉開草苫后,當棚內達到一定溫度時要及時開天窗通風。譬如,瓜類蔬菜當棚內溫度達到32℃、茄果類蔬菜達到30℃時就要開天窗通風,以此來排除棚內的濕氣。同時也可以交換氣體,補充棚內的二氧化碳,促進植株光合作用。 下午,當棚內溫度降到26℃時要關閉放風口。關閉后,大棚內的溫度還能上升到28℃~30℃,而后溫度逐漸降低,當棚內溫度降到20℃~21℃時就要及時放下草苫。4小時以后,棚內的溫度既不高于20℃,也不低于18℃,說明放草苫時間最為適宜;如果4小時后棚內溫度低于18℃,說明草簾蓋晚了;反之,高于20℃說明草簾蓋早了。 增加采光勤擦棚膜放風排濕 只有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才能保證植物光合作用順利進行,制造充足的光合產物,滿足作物正常的生長需要。但春季光照時間短,光照較弱,建議做好以下三項措施。 一是勤擦拭棚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條件。 二是澆水后及時放風排濕,減少棚膜起霧及形成水滴。 三是張掛鍍鋁反光幕,增加植株下部和地面的光照強度,增加反光照。大棚蔬菜一般栽植較密,導致田間郁閉,不利于植株下部葉片的光合作用,直接影響蔬菜產量。張掛鍍鋁反光幕等于增加了反光照,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如果頭一天下午澆水后棚內濕度較大,第二天拉開草苫后一定要提前放風排濕,可視當天天氣情況決定放風時間,一般30~45分鐘后關閉放風口。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