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地興建蔬菜大棚的熱情高漲。但是,部分地區在建棚時,往往是照著葫蘆畫瓢,忽視了當地的自然條件,結果出現了很多問題,不僅縮短了蔬菜大棚的使用壽命和實用性,還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誤區一:棚內下挖過深 棚內下挖過深的害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會造成棚前臉處出現較長的遮陰帶,使蔬菜無法進行生產或蔬菜長勢極差。棚內溫度(氣溫+地溫)因接受太陽光照而提升,處在遮陰帶內的蔬菜則會因溫度過低而出現“低溫障礙”。另一方面,建棚者把棚內熟土堆砌墻體利用后,裸露地表的是一層生土,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匱乏,透氣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當季蔬菜生長必受影響。 解決方法:在建造該類棚室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墻體用土要從棚前空地下挖取,下挖深度視情況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這樣建棚,可使大棚前臉處深度不足0.6米,有效減少遮陰帶面積,同時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溫性能。 對于現在已經建成下挖過深的棚室,建議采取一些補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夠保證棚室整體牢固性的前提下,將棚前臉處的土層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積。二是將水渠規劃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將蔬菜定植到棚北墻根,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誤區二:墻體內外坡太陡 一是墻體內側坡太陡或無坡度,減少了墻體的總表面積,進而降低了白天墻體的蓄熱量,棚(夜)溫易受影響,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長、發育。二是東西墻內側坡太陡或無坡度,一天之中,早晨或晚上棚內光照易被東西墻所遮擋,并且遮擋的時間和面積隨著墻體坡度的減小而增加。 解決方法:蔬菜大棚墻體堆砌好后,可以用挖土機在棚內進行“切墻”,使墻體呈梯形,墻體上部與下部之間的距離在0.5米左右。而東西墻在切制時,為了提高棚內的光照條件,可在堆砌時向東或向西分土。 誤區三:棚膜覆蓋有誤 當前,不少農戶棚室的棚膜覆蓋存在問題,最主要的是棚膜選購有誤,農戶用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作為放風棚膜,屋面棚膜與放風棚膜重疊30厘米,可保證“閉風”效果,可是,時間一久,具有伸縮性的聚氯乙烯棚膜“收縮”了,進而導致閉風不嚴實的結果出現。 解決方法:一般而言,蔬菜大棚薄膜共分兩幅,一幅為屋面棚膜,另一幅為放風棚膜。前者我們建議選購透光率高、無滴消霧性強、壽命長的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高溫復合膜,后者建議選購使用聚乙烯成分棚膜。 編輯:李敏

建造大棚要避免這些誤區

圖文簡介

近幾年,各地興建蔬菜大棚的熱情高漲。但是,部分地區在建棚時,往往是照著葫蘆畫瓢,忽視了當地的自然條件,結果出現了很多問題,不僅縮短了蔬菜大棚的使用壽命和實用性,還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