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豬的常見多發病,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癥狀較輕,屬非進行性的普通鼻腔內部組織炎癥;另一種就是進行性萎縮性鼻炎(PAR),其由產毒多殺巴氏桿菌引起。患豬表現為持續性、進行性的鼻腔組織炎癥,可導致鼻甲骨萎縮、鼻部甚至面部變形,對哺乳仔豬和生長豬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 一、臨床癥狀 輕微的萎縮性鼻炎在豬群中常會發生,感染一般持續2~3周,之后炎癥消失,鼻甲骨損傷可修復并恢復正常。對于哺乳仔豬和生長豬來說,進行性萎縮性鼻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感染過程中脆弱的鼻甲骨常因遭到破壞而萎縮。鼻炎很少引起成年動物的臨床癥狀,但繁殖母豬如果早年曾感染該病,其成年后仍可觀察到面部變形。豬、斷奶豬和生長豬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為常見癥狀。打噴嚏常流出帶有血污的鼻涕;眼部濕污,結膜發炎;鼻吻及上頜部變短、扭曲、褶皺;增重減慢,體重不齊,體況不良;食欲下降,飼料轉化效率降低;容易誘發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母豬一般無臨床癥狀,但有可能攜帶巴氏桿菌病原,病情延續時間過長,面部容易變形。 二、防治措施 1.堅持預防為主,實施疫苗接種。免疫是防控本病的關鍵手段,常發病豬場可根據本地區及本場疫情實際情況,科學地制訂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定期實施豬PAR疫苗免疫接種。一般成年豬群一年應做兩次疫苗接種,兩次之間間隔4~6周。母豬每次分娩前進行免疫接種,可有效預防其后代感染此病,保證仔豬最長10周齡內不感染該病,直到仔豬轉入育肥舍。確診后立即對整個繁殖群實施緊急免疫接種。 2.強化策略性階段性藥物預防。針對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嚴重的豬場,可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在常發季節、換季時節和斷奶時期,采用策略性階段性藥物預防。如母豬可于產后3天、后備母豬配種前一周,選用10%支原泰妙(延胡索泰妙菌素)混飼1周,劑量為1公斤/噸飼料;仔豬出生后3、10、15天分別注射長效土霉素或阿莫西林0.25~0.5毫升,斷奶時再注射長效土霉素0.5~1毫升,仔豬斷奶后日糧中每噸添加土霉素800克,連用4周。保育豬、育肥豬轉群變料后可按照上述仔豬用藥物和劑量連續給藥1周,也可按每噸飼料添加400~800克土霉素較長時間飼喂。 3.發病后及時治療,并采取綜合性防控措施。對于發病或呈現呼吸道混合感染型豬群,要合理選擇敏感性藥物及時治療。如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劑飼喂,劑量為100克/噸飼料,連用5天;重癥可在飼料中同時添加10%支原泰妙和鹽酸多西環素預混劑,連續飼喂1~2周,劑量分別為1000克/噸飼料和500~1000克/噸飼料;對于混合感染的豬群,還可選用泰樂先鋒(泰樂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劑)混飲或混飼治療(哺乳仔豬用本品時,可先將其溶于水,然后均勻地噴在飼料中飼喂),連用3~5天,混飲劑量為每100克藥物加水200公斤,混飼劑量為每100克藥物拌料250公斤,重癥劑量加倍。 在混飲或混飼治療的同時,可肌注10%鹽酸土霉素注射液,劑量為0.1~0.2毫升/每公斤體重,每天1次,連用3天;對于發病嚴重的乳豬可于1、2日齡鼻腔噴霧丁胺卡那霉素,2、9、16、23日齡鼻腔噴霧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