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造成莖稈、莖基、花盤及種仁腐爛。常見的有莖基腐病型、葉腐病型、莖腐病型、花腐病型4種癥狀,其中莖基腐型、花腐型受害重。莖基腐型從苗期至收獲期均可發生,苗期染病時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狀褐色斑,擴展后腐爛,幼苗不能出土或雖能出土,但隨病斑擴展萎蔫而死。成株期染病根或莖基部產生褐色病斑,逐漸擴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莖,向上或左右擴展,長可達1m,有同心輪紋,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菌絲和鼠糞狀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組織腐朽易斷,內部有黑色菌核。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內、病殘體中及種子間越冬。第二年氣溫回升,土壤潮濕,菌核侵染向日葵出現莖基腐、葉腐、莖腐、花腐。種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危害幼苗。 春季低溫、多雨莖基腐發病重,花期多雨高濕盤腐重。適當晚播,錯開雨季發病輕。連作田土壤中菌核量大,病害重。 主要防治措施: (1)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5年輪作。 (2)深翻土地,將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發。 (3)清除田間病殘體,發現病株拔除并燒毀。 (4)適當晚播,增施磷鉀肥。 (5)種子處理:種子帶菌用58℃~60℃恒溫浸種10~20分鐘滅菌。或用種子重量0.3%~0.5%的50%腐霉利、30%噁霉靈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拌種。 (6)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施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50%速克靈8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重點噴施花盤背面和莖基部。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