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印度在邊境上不斷挑釁,還派遣武裝力量越過已定邊界,面對中方的嚴正警告,非但拒絕撤軍,甚至叫囂不懼開戰。不過,以印軍的萬國牌武器裝備,真打起來,能不能發揮出戰斗力還兩說呢。而我國的武器裝備,都是獨立研制、自成體系,使用起來可以發揮出11>2的效果。比如兩國均裝備了以伊爾-76為平臺的“圓盤三面陣式”大型預警機,空警-2000就比“費爾康”性能更好,可發揮的作用的也更大。
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
基本飛行性能接近
空警-2000和“費爾康”都使用伊爾-76為平臺,所以載機的基本飛行性能大致相同。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認為對于預警機而言,最重要的幾類飛行性能指標是最大起飛重量、巡航高度和續航時間,其中最大起飛重量決定了所允許承載的人員和設備數量;巡航高度越高,則預警雷達的視線距離越遠,一般對于8000米至10000米高度上巡航的預警機,其雷達視線距離為370千米至400千米;續航時間越長,就可以用較少的裝備數量完成24小時執勤任務。
伊爾-76的載重很大,即使中印兩國的兩型預警機在任務電子系統的具體配置種類上有所不同,但這部分重量估計只占全機重量的一小部分,所以兩型預警機在氣動總體構型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二者的飛行特性估計比較接近。
同樣使用伊爾-76為載機的印度“費爾康”預警機
空警-2000的電子戰能力更強
從世界各型預警機的配置來看,機載預警雷達、雷達偵察與雷達告警、敵我識別系統和通信/數據鏈系統都是標準配置,而通信偵察系統和電子戰系統則不是所有預警機都會配置的。
大功率有源干擾系統使用時需要大量的電力,可能會影響雷達系統工作,所以即使對于具備條件的大型預警機,也可能不安裝。印度的“費爾康”預警機就未安裝大功率干擾系統,而空警-2000預警機顯然是裝備了的。因為2015年時美國媒體曾透露,駐日美軍的EP3偵察機曾與解放軍空警-2000預警機在東海短暫對峙,中國預警機發出電子干擾,導致美軍偵察機出現頻率失調,匆忙掉頭返回基地。可見,空警-2000預警機除了預警指揮能力外,還具備較強的電子戰能力。
空警-2000預警機可有效提高中國空軍的作戰效能
雷達性能比較:空警-2000領先
由于中印兩國的兩型預警機的載機相同,氣動構型也基本一致,從最大限度的利用載機潛力出發,可以認為兩型預警機雷達的天線罩尺寸一致,都達到了載機飛行安全所允許的最大尺寸。在這種情況下,雷達探測距離主要與有源相控陣雷達收發組件的重量與尺寸有關。如果中方收發組件做得更輕、更小,則在同樣的空間和載重條件下,能夠安裝更多的收發組件,這有助于增加探測距離。而根據公開資料報道,在中以合作期間,收發組件由中方制造,且制造質量好于以色列,因此有理由推測,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的探測距離要略高于印度“費爾康”預警機。
此外,印度伊爾-76“費爾康”預警機對雷達探測距離要求,是對小型戰斗機目標其探測距離不小于370千米,并沒有指出小型戰斗機的具體要求,而我國國內對雷達探測距離的定義更為嚴苛,明確限定雷達在考核距離指標時配試的目標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為5平方米,而“小型戰斗機”的雷達反射截面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要大于5平方米的。這個事實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確認空警-2000預警雷達探測距離遠于印度伊爾-76“費爾康”的可能性。
通信與數據鏈:印度伊爾-76“費爾康”落下風
預警機除了執行預警探測任務外,還有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空中指揮所。這個功能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用于指揮引導的操作員臺位數量的多少,一是通信與數據鏈的配置與性能。由于中印兩國預警機兩者機體規模相同,可以認為在人員配置數量上,兩型預警機是相等的。但是,由于印度的伊爾-76預警機系完全進口,作為現代信息化作戰體系的能量倍增器數據鏈,一直是各武器出口國嚴加限制的對象,這就為印度預警機戰斗力的發揮帶來了極大限制。話音引導的效能要至少比數據鏈引導的效能低2~3倍以上。而我國的預警機由于系自主研制,在配置三軍通用的數據鏈、真正形成以預警機為中心的空中體系化作戰能力,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體系對抗中見分曉
通過前面的具體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總體上應該優于印度的伊爾-76“費爾康”預警機。不過,必須要強調的是,預警機是否能夠在對抗中取得領先優勢,真正的比較是在戰場上,而且是在體系中。單件裝備的性能比較,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可能越來越不具備典型意義。如果真正實現武器裝備的體系化設計,己方的某一單件裝備可能落后于他國,但在另一單件裝備上可能超出,在整個作戰體系上反而擁有優勢。所以,信息化時代作戰都是從體系出發,印度從各國引進的萬國牌裝備,單個拿出來,或許性能都不錯,但能不能融合到一起形成戰斗力,恐怕還要打個問號。
來源:兵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