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遠程火箭炮營整建制奔赴西北戈壁荒漠摔打錘煉部隊,這是訓練中兩枚火箭彈同時發射時的情景(資料照片)。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這首曾風靡中國的蘇聯歌曲《喀秋莎》,與另一個和她同名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都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留下了無法抹去的記憶。

  似電閃雷鳴,像晴天霹靂,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給德軍最直觀的感覺。對較大面積的集團目標實施火力突擊,壓制敵方炮陣地或破壞陣地配系,“喀秋莎”火箭炮使德軍聞風喪膽。在二戰中的出色表現,使“喀秋莎”火箭炮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家以其為樣板,研制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火箭炮。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曉文說:“火箭炮是一種借助炮彈自射攜帶的火箭發動機,推動射彈前進的多發聯裝發射裝置。” 中國研制火箭炮的工作起步比較早。1948年,我軍火箭技術專家鐘林在河北組建了火箭技術室,帶領科技人員開始研制野戰火箭炮。

  “朝鮮戰爭爆發后,科技人員加快了火箭炮的研制進程。”孫曉文說。1950年底,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研制成功,最大射程5000米。同時,我軍組建了火箭炮兵。中國自己研制的火箭炮很快就用到了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官兵運用這種拖車式火箭炮取得了一定效果,給敵人造成了威懾。

  “雖然性能比較落后,但這些火箭炮對于我軍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解決了有和無的根本問題。”孫曉文說。朝鮮戰爭結束后,我國火箭炮研究大幅進步,先后研制出63式130毫米、63式107毫米、70式130毫米、71式180毫米、81式122毫米、82式130毫米、90式122毫米遠程火箭炮,以及“衛士”遠程多管火箭系統等,形成了龐大的火箭炮家族。

  2015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公布了研制的一批新型武器,多型火箭炮武器系統可兼容發射無控、制導火箭彈及戰術導彈,配備了火控和無人偵察功能。(新華社楊廣輝)

【建軍90周年】第一種遠程火箭炮:晴天霹靂撼長空

圖文簡介

原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遠程火箭炮營整建制奔赴西北戈壁荒漠摔打錘煉部隊,這是訓練中兩枚火箭彈同時發射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