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為人民,不忘人民養育恩。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工作隊”走村串戶、訪貧問苦,留下了許多愛民為民的動人故事。人武部干部職工始終牢記習主席“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政治囑托,思百姓苦、謀富民策、干利民事,在井岡山率先脫貧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劉部長與曾金泉老人親切交談

劉部長與曾金泉老人親切交談

  用反哺之情扛起政治責任。

  始終把助力井岡山脫貧攻堅作為政治任務、反哺工程、感恩行動,堅持說好普通話、井岡山土話、客家話“三種話”,帶上民情日記、幫扶手冊、挎包水壺和干糧袋“四件寶”,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傾情開展“連心結親、點亮微心愿”活動,堅持每年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走訪慰問貧困戶,送上一份黨的政策小冊子、一份慰問信、一份暖心包,讓老區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每年拿出5萬元設立助學基金,干部職工人人結對1名貧困學生,先后捐助30余萬元幫扶75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從軍夢;堅持“翻山越嶺”找良策,幫助貧困戶擴建奈李生產基地、紅薯種植基地、油茶基地等180余畝,改造毛竹林面積1萬余畝,通過發展產業激活“造血”功能,幫扶的44戶貧困戶154人全部如期率先脫貧。


  用精準施策挖掉世代窮根。

井岡山市人武部邀請農業技術員幫助產業基地群眾學剪技

井岡山市人武部邀請農業技術員幫助產業基地群眾學剪技

  堅持走出辦公室、走向貧困村、走進老鄉家,深入貧困戶調查摸底,做到一村一案、一戶一策,確保幫扶一村、發展一村,幫扶一戶、脫貧一戶。堅持幫扶脫貧先幫支部,選派工作經驗豐富、駐地情況熟悉的老職工曾潤洲擔任坳里鄉寨下村第一書記,挑選一批“致富能手”“田秀才”配強支部班子,有效提升了支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按照“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的思路,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在大隴鎮中村村發展黃桃產業,從2016年起每名貧困人口分紅3146元,并逐年遞增。該村81歲的貧困戶朱開文,祖祖輩輩住在九華嶺深山,生活極其困苦,在人武部的幫扶下,今年朱開文一家從深山搬遷到鎮里,從土坯房搬進了三層小樓。喬遷的當天,他專門貼了一副對聯:住進大隴鎮時刻不忘共產黨,搬出九華嶺感謝親人解放軍。


  用繡花之功助推富民工程。

市人武部組織干部職工為貧困村清理農田飌溉水渠。

市人武部組織干部職工為貧困村清理農田飌溉水渠

  注重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協調軍地各種資源參與脫貧攻堅。在原南京軍區的倡導下,人武部與戰區經濟發達的9個市(區)人武部,攜手開展“聯學創新理論、聯創先進組織、聯建文明建設”活動,積極當好“三聯”活動的服務員、宣傳員、監督員,主動協調精準對接、全程跟進督導幫扶,落實農田水利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援建項目77個、資金9758萬元,直接受益群眾達9萬余人。2014年該人武部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表彰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今年2月26日,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人武部被井岡山市委、市政府頒發“特別貢獻獎”。

“紅軍傳人”傾力造福百姓做模范

圖文簡介

人武部干部職工始終牢記習主席“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能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政治囑托,思百姓苦、謀富民策、干利民事,在井岡山率先脫貧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