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趙清建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干線客機C919,5日15:19 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安全落地,首飛成功。雖然C919首飛成功,但是并不是每架新飛機都是這么幸運,飛機首飛還是存在著很高的風險的。
C919進行滑行測試
民用客機領域鮮有首飛失敗
據美國統計,20世紀60年代以前,試飛中的事故率非常高,幾乎平均每周都有一位試飛員犧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地面試驗設施以及試飛支持設施的不斷完善,試飛中的事故率大大降低。
在民機領域,飛機制造商對待每個新機型的首飛都非常謹慎,寧愿一再延遲首飛時間也不貿然進行,因為一旦失敗將大大影響該款飛機的銷售前景。因此在民用客機領域鮮有發生首飛失敗的案例。
在軍用飛機和超音速飛機等高科技機型研制領域失敗的情況較為常見。其中就有X-43A高超音速飛機和米格-15戰斗機,讓我們來扒一扒這兩位首飛失敗的“典型”吧。
X-43A高超音速飛機
X-43A高超音速飛機
X-43A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旗下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所開發的由火箭驅動的高超音速飛行實驗機,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造出使用外進氣動力的飛行器中,速度最快的紀錄保持者。
X-43A機身長3.65米,體重1.2噸,樣子像一個漂亮的沖浪版,研制耗資高達2.3億美元。設計最高時速將達到10倍音速。
2001年6月2日,美國宇航局試飛了X-43A。可惜在首次試飛中,由于助推器“飛馬”火箭要穿越音障的瞬間發生預期外的共振問題,導致火箭失控偏離了預計的飛行路線,為了安全考量,測試單位啟動機身上的自爆裝置主動摧毀了X-43A,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
米格-15戰斗機
米格-15戰斗機
米格-15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制的第一代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各機型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是蘇聯制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斗機。
安裝了新發動機的伊-310(米格-15的初始研發代號)戰斗機,1947年6月首次試飛。但因為第一架樣機制造粗糙、存在隱患,首飛著陸時機毀人亡。
雖然米格-15戰斗機首飛失敗,但在朝鮮戰爭中一炮打響,可能是蘇聯歷史上最重要的戰斗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