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武

  制作:光明網軍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國

  10月初,美國媒體集中報道了日本將要裝備新型F-35隱身戰機的消息,初針對其第四代隱身戰機的特點進行闡釋外,也更多的關注了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近年來一直升級武器裝備的擔憂。

  其實日本版本的F-35戰機只是日本在“軍隊”化道路上的一環,而作為二戰時日本精神的象征——日本海軍——正在逐步由現階段的“海上自衛隊”慢慢蛻變。在現有的日本直升機驅逐艦基礎上,搭載可垂直起降的F-35B,儼然形成了一整套航空母艦體系。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投降的日本宣布放棄作為國家行為手段的戰爭權。當時的日本政府授權設立“自衛隊”,亦即專守防衛的武裝部隊。二戰后國際上的一項重大限制,就是日本政府禁止建造被視為主要屬進攻性的武器,特別是航空母艦、彈道導彈、遠程轟炸機、核動力潛艇等等。這一想法最初是警示軍國主義在日本的死灰復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衛隊”慢慢名不副實。不僅陸上自衛隊逐漸可以參加國際性的軍事行動,而且海上自衛隊則完全是一支有實無名的“海軍”。

日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后,曾有日本專家擔心這回引起東亞各國的警惕

日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后,曾有專家擔心引起東亞各國的警惕。

  但是在這一點上,日本采用了“自欺欺人”的辦法。上世紀60年代末,海上自衛隊建造了2艘“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榛名”號及其姊妹艦“比睿”號的一半空間都用于裝配直升機飛行甲板和機庫。這2艘艦的主要使命是充當反潛直升機的海上移動平臺。而海上移動平臺是航母的重要定義之一。此后,日本又建造了2艘配裝情況類似的“白根”級驅逐艦。可以說,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在步步為營的試探國際社會對其發展大型堅挺的態度,一點點向航母靠近。

  在第一階段的“試水”后,緊接著日本依托自身強大的造船能力,后來又建造了“大隅”級登陸艦。該艦滿載排水量為14000噸,主要用于在日本各島嶼間運送地面部隊。如果說早前的榛名級和白根級驅逐艦都不是航母,是在為海上力量航空化“試水”。那令人好奇的是,“大隅”級登陸艦安裝了標準長度飛行甲板——盡管艦上沒有機庫用于存儲檢修飛機,其與真正航母的相似度也是截至目前最高的。這樣,“自欺欺人”式的航母之路逐漸明顯。

俯瞰“日向級”伊勢號飛行甲板

  俯瞰“日向級”伊勢號飛行甲板

  進入21世紀,日本的直升機驅逐艦更加“像”航母。2009年,“日向”號順利下水,這艘滿載排水量接近2萬噸的巨艦,又讓日本向海軍航空化邁出一大步。“日向”號及其姊妹艦“伊勢”號長達200米,滿載排水量為19500噸,其排水量甚至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無敵”號輕型航母。

  作為航母“四步走”的最近一步,日本在2015年發布了“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與早前的“日向級”相較,“出云級”的升降機布置經過變更,前部升降機仍位于上層結構前端左側,面積則至少與“日向級”上較大的后部升降機相當;而“出云級”的后部升降機則移至艦島后方右舷,面積更大且為舷外形式,足以操作更大型的艦載機;加上飛行甲板前部左側取消了“日向”級的內削構型,增大可用面積,飛行甲板長度可讓F-35B不靠滑躍式甲板進行短距起飛,因此有人推測出云級已經納入了F-35B戰機的起降操作能力,其中,包括甲板強度與耐熱焰能力。

F-35B一旦在日本服役,將為兩棲驅逐艦的攻擊力提升一個檔次

F-35B一旦在日本服役,將為兩棲驅逐艦的攻擊力提升一個檔次

  從排水量上的“離譜”,到日本版F-35戰機的逐漸入役,日本海上自衛隊已具備了航空母艦基礎。如果將視角再放大到海上其他的裝備,如日本實力強勁的AIP動力潛艇,各型號的軍艦,那么現階段的海上自衛隊已是沒有名號的海軍。

  在日本版F-35A戰機逐步生產完成后,具備垂直起降功能的F-35B也會加快進度,在航母的道路上,日本海上自衛隊離真正擁有航母,只是時間問題。

航母之路步步為營:“越做越大”的日本兩棲驅逐艦

圖文簡介

10月初,美國媒體集中報道了日本將要裝備新型F-35隱身戰機的消息,初針對其第四代隱身戰機的特點進行闡釋外,也更多的關注了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近年來一直升級武器裝備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