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宮春科 張楷賢
引力波將如何改變戰爭,是一個既有合理依據又充滿想象力的話題。就當前掌握的引力波的知識特性來看,引力波至少可以從五個方面顛覆現代戰爭,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引力波可取代電磁波,實現作戰要素無界溝通。當今世界是電磁波的世界,所謂的電子戰和信息戰,是以網絡計算機為依托,說白了就是以電 磁波為依托。但電磁波和引力波相比,則存在諸多缺陷,它的傳播需要地上有基站、天上有衛星,而且只能是直線,還會不斷衰減,很多障礙物都無法穿透 ,尤其是水下,所以現在潛艇的通信和探測就是難題。但引力波則完全不同,由于它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在傳播途徑中也基本不會像電磁波那樣衰減或散射 ,并且幾乎可穿透任何物質,無論是遙遠的太空還是深邃的洋底 ,都可達到。也就是說 ,如果軍用通信領域用引力波代替電磁波,不僅可使潛艇在水下無障礙通信,甚至連地面上的基站和天空中的通信衛星都不是必需的了。
引力波可窺探一切 ,將讓隱身武器無身可隱。信息化戰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無形、無聲。目前 ,世界各國都在提高飛機 、軍艦等武器裝備的隱身性能上煞費苦心 ,但在引力波探測面前 ,所有的隱身衣都將被扒個精光,因為引力波幾乎可以穿透任何物質,當然就可以無視各種物體阻隔,具備窺探一切的能力。據說美國國防部十分擔心,如果某些國家掌握了引力波探測技術,那么他們在地球對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白宮里的一舉一 動 ,在引力波面前 ,不僅戰場單向完全透明 ,人類的隱私也將不復存在。
引力波可讓重力走開 ,將實現無限動力和萬能遙控。引力波是思維空間的事物,引力波面紗的逐步揭開必然會讓人們對重力產生 新 的 認 識 ,讓消除和控制重力成為可能。消除重力意味著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能夠實現無推進劑推 進 ,所有軍事裝備也將獲得無限機動能力 。與此 同時 ,千萬不要忘 記 ,引力波能夠無孔不入 ,理論上能讓任何交通工具、任何武器裝備去任何地方。也就是說,被操作的武器平臺,在地面上可以是坦克 ,開到水中就可以是艦船或潛艇 ,飛起來就可以是空天飛機 , 陸海空軍兵種的界限將完全消失。控制重力和消除重力一樣可怕,就像遙控器一樣,幾乎可以運用重力遙控除了電磁和激光武器外的任何武器和設施。
引力波可構建堅不可摧的核盾牌。現代戰爭從某種程度上講依舊是核恐 怖平衡下的常規戰爭,沒有最后贏家的核毀滅似乎成了武器的終極時代。但事實上任何事 物 只 要 存 在 ,其 發 展 都 沒 有 終 極形態,戰爭也是如此,矛和盾的交替上升一直是軍事發展的雙向驅動引擎。核武危機,困擾世界幾十年,有矛無盾看似一超獨大,其地位 無 法 撼 動 。引力波的發現 ,為 我們提供了反核新思路,這是一個原理同現在各種防御系統完全不同的思路。核爆是質能轉換的過程,并產生大量的沖擊波和電磁輻射,這對于我們這個靠電磁力穩固的世界傷害太 大 ,就連鋼鐵都會灰飛煙滅 。以核制核 ,會讓大家一起毀滅 ;導彈攔截 ,百密一疏 ,現代抗擊核武的手段都沒有經過實戰的考驗 ,很難 說是有效果的 。引力波則不同 ,要化解核爆 ,只需要在城市中心建立引力波塔,利用引力波在城市上空形成防護層 ,一旦核彈在上空爆炸 ,引力波形成的致密防護層就像反光鏡一樣將能量反射出去 。引力波塔小型化更可以給軍艦、坦克、飛機穿上防護衣,甚至能給戰場人員穿上防彈衣,談虎色變的核毀傷終將成為明日黃花 ,世界將出現有波無核的新平衡。
引力波可洞悉甚至改變敵人思維。引力波的發現 ,給“ 流 體 宇宙 說 ”提 供 了 新 的 依 據 。我 們 之 所以不能像站在二維空間里發現三維那么簡單地去發現四維,是因為第四維空間是流動性的,宇宙是不平坦的,空間是波瀾起伏的,現在人們只能在龐大劇烈的變動中發現引力波的存在。有人提出第五維、第六維,最多的說有十一維,這 些 未 被 證 實 的 想 法 暫 且 不 說 ,但有 一 點 ,就 是 人 類 的 思 維 意 識 一 直是 個 謎 團 ,人 們 用 電 磁 波 來 研 究人 類 大 腦 思 維 活 動 ,得到的結論
非常有限 ,應用上更是寥寥可數 。記得在很多年前 ,有人在鴿子大腦上加了芯片,最后可以控制鴿 做“ 8 ”字飛行。芯片只是能讓鴿子感到電流刺激,受到電流刺激改變飛行軌跡很正常 ,而引力波就不同,它來自第四維度的扭動,這很可能揭開思維之謎。思維存在于第四維空間,大腦是時刻和第四維空間聯系的處理器,每個人在第四維空間里都是獨立體 ,信息都是通過聲光電在三維空間傳遞的,那么第四維將成為無介質無能量的信息傳送之地 ,快速無干擾 ,可以洞悉甚至改變敵人的思維 。將指令通過引力波塔傳送到第四維空間 ,獲取敵人首腦的意 識形態并加以修正 ,從而不再以我們為敵 ,還有可能成為朋友 ,感覺就像是紅警游戲中的“尤里” 一樣,屆時心靈控制將不再是什么新 鮮 的話題 ,孫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 ”的 最高境界將會輕易實現 。
(原載《軍事文摘》,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