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團軍某工兵團運用信息數據解決新裝備故障

數據“用”起來才是戰斗力

  ■唐廣龍 王黎明 楊成

  梁晨 繪

  8月上旬的一天,第41集團軍某工兵團二連連長丁秀偉走出演練場時松了口氣——連隊那臺總是出故障的新裝備終于不再“掉鏈子”了!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今年夏天,該團一營從湘南駐地機動至桂北某地駐訓。誰知到了駐訓地沒幾天,二連配發不久的某新型移動電站竟然熄了火。

  新裝備配發不久,偶爾出狀況也情有可原。可接連發生的事情讓官兵們很是頭疼:該新型移動電站修了壞、壞了修,反反復復斷電,好幾次在對抗演練關鍵時刻“掉鏈子”。

  “難道是違規操作?”看到故障大多為電路燒毀,修理技師徐幸懷疑是官兵們使用不當造成的。二連官兵直叫屈,他們不僅操作嚴格按照規程來,維護保養也一個步驟都不少。

  新裝備“罷工”這件事引起了團領導的關注。他們立即組織調查,在調閱裝備信息管理系統時發現:這臺電站在營區使用時從來沒出過狀況,“罷工記錄”全出現在這個駐訓地!

  為何在這千里之外的駐訓地新裝備頻出故障?他們深入調查分析氣象水文、裝備性能參數等大量數據后,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駐訓地域氣候潮濕多雨,駐訓場地常常是“雨時遍地水,晴時滿天灰”。潮氣重、風沙大,新型移動電站“水土不服”。

  真相大白,新裝備經過改裝維修后問題沒有再出現。舉一反三,這件事成了團黨委議訓會的經典案例——裝備維修走向“大數據”時代,數據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審批、登記環節,還要善于從這些數據中想問題、找規律。

  “數據里面學問大,只有用起來才是戰斗力。”該團隨即認真整理分析了歷年來實戰化演練中采集的各項數據,發現并糾正了10余條戰備方案里隱藏的問題;協調廠家技術人員,對全團各類裝備數據庫進行系統分析檢測,一系列曾經困擾官兵的裝備訓練保障難題迎刃而解。

解決新裝備故障 信息數據“用”起來才是戰斗力

圖文簡介

第41集團軍某工兵團二連連長丁秀偉走出演練場時松了口氣——連隊那臺總是出故障的新裝備終于不再“掉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