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送戰友,踏征程。第二批士兵選退工作即將展開,一部分老兵又將離開朝夕相處多年的戰友和軍營。隨著離隊時間臨近,老兵們為能否實現留隊愿望而擔心,為個人轉身就業前景而擔憂,怕自己的榮譽得不到認可而煩惱……陸軍第39集團軍某防空旅為了化解士官的心結,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舉措,提前讓他們在心里邁過復轉那道“坎”。這個旅的經驗作法值得借鑒。
困惑之一:
能否順利留隊心里沒“底數”
前不久,某防空旅展開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今年渴望繼續留隊建功立業的士官比例同比上升近9個百分點,創下了近5年來之最。留隊比例攀升的原因有3個方面:45%的士官認為,地方就業困難、創業不易,加上自身學歷、經歷不占優,留隊繼續服役才是最佳選擇;一些士官認為,自己早已適應了部隊,心留給了軍旅,持這種想法的中、高級士官占23%;18%的士官認為,部隊醫療、伙食標準、居住條件、配套設施等各項待遇和保障都向上向好,軍營的吸引力更大。
士官們留隊意愿強烈,困擾也隨之而來。特別是表現突出的士官心里也沒底:下士小李曾被評為訓練尖子,各項條件不錯,但考慮到家里沒背景,擔心自己被“擠”下去。表現一般的士官則動員起了家人,或找朋友、或托老鄉……
為打消士官顧慮,這個旅向全體涉及晉升的士官及家長致信,公示“五個優先”“六個不選”等選取標準條件和政策紀律,并鄭重承諾:凡在士官選取中存在私留挪用指標、授意說情、收受錢物、牽線搭橋等行為的一律嚴厲查處。按選取進程進行8次公示:選取標準條件、申請人情況、述職評議結果、支部測評排名、營黨委推薦提名、考評及體檢結果、預選對象名單、選取審定結果,全程實施“陽光操作”。還將依托旅政工網開設“復員士官服務窗口”專欄,及時更新最新復轉選晉的上級文件、通知要求、名額分配和最新動態等,開通監督舉報專欄,指定紀檢人員在線值班。一系列措施下來,士官們感嘆:“一切在陽光下進行,即使自己愿望沒實現也無怨言。”
記者感悟:在敏感問題上,是攥緊拳頭讓大家猜,還是攤開手掌讓大家看,關系一個單位的向心力和戰斗力。把工作好的留下,能激勵一大片;相反,會挫傷一大片。
困惑之二:
憑什么敲開再就業的“鐵門”
據調查了解,有3/5面臨復員的士官認為,幾年軍旅既沒有入黨,也沒有立功受獎,更沒有學過民用技術,在地方應聘大軍中沒有任何優勢;還有的則認為,雖然自己軍事技能突出、個人作風過硬,但在地方根本用不上;更有人反映,在部隊生活多年,自己的思想已封閉化、套路化,早就被地方的新潮流、新變化遠遠甩在后面,對與社會快速接軌信心不足。
如何引導復員士官認清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前不久,該旅為將要復員士官配制的“醒神劑”,平添了大家就業信心和創業勇氣。該旅副政委馮安平告訴記者,他們為復員士官量身打造財會出納、通信原理、新聞攝影、車輛檢修等8類地方熱門專業課程輔導,邀請駐地6家知名企業的領導圍繞“為什么選人用人堅持軍人優先理念”進行座談交流,將創業成功的9名轉業、復員老戰友請上講臺,聚焦“復員老兵什么最寶貴”“為什么從部隊走出去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等話題進行授課。復員老兵黃艷澤在創業中,把在部隊學到的訓練模式和野戰套路搬到了社會,打造仿真作戰環境,設置軍事訓練課程,自主創辦了一家戶外體驗式專業軍事拓展訓練和比賽的“TT士官俱樂部”。聽完他的事跡介紹后,增強了大家創業的底氣。
記者感悟:堅強的意志品質、執著的拼搏精神、火熱的奮斗熱情,都是部隊熔爐賦予每名官兵最寶貴的人生財富。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就能點燃創業就業的激情。
困惑之三:
榮譽獎勵兌現是否會“缺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面臨復員的老兵中,92%對自己軍旅生涯獲得的各種榮譽能否“保質保量”帶回家心存擔憂。
老兵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早些年,個別復員老兵的檔案中缺失相關榮譽證明,確實給再次就業帶來不便。據軍務科長汪文俠介紹,某單位一名老兵檔案中缺一張三等功審批表,結果在應聘時被刷了下來。
旅領導承諾:絕不讓一名官兵的榮譽證明缺項!該旅預先成立復員士官檔案審核監督指導小組,由旅紀委書記馮安平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圍繞“如何確保士官檔案袋內所有材料一張不多、一張不少”專題研究,形成獎懲通報櫥窗展示、正反典型網絡比對、檔案材料展板公布、群眾監督滾動公示等4類15種具體措施,搭建起復員老兵檔案提前審、流動狀態隨時看、公開透明隨便查的“綠色”路徑。
記者感悟:檔案一張紙,影響一輩子。嚴格的審檔程序、負責的審檔態度,直接關系士兵切身利益,是影響兵心向背的大事。榮譽獎勵檔案材料完整無缺,是對基層士兵的最大負責和愛護。
困惑之四:
誰來給士兵的實力出“證明”
前一時期,該旅政工網上出現了一群“藍瘦”“香菇”(網語,即:難受、想哭)的人,他們都是連隊公認的能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服役期間沒得過什么榮譽。他們無奈發聲:“誰來為我們多年給部隊建設付出的汗水作證?”
指揮二連四級軍士長馬勇就是其中之一,入伍10多年來,各項比武名次沒少拿,但每次都把獎勵讓給別人,個人簡歷的所獲榮譽一欄是空白。
然而,往年復員老兵的反饋卻給大家帶來一些擔憂:現在到地方找工作第一印象特別重要,指的是對個人能力的“初認識”。過去應聘時,多數都是靠個人嘴說,要么就是做一份求職簡歷,寫上自己獲得過哪些榮譽、有哪些特長等,沒有說服力和權威性,很多戰友因此吃了閉門羹。
絕不能讓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士官離開部隊就心寒。該旅政治部主任張永利介紹,今年,他們提前下發通知,要求以連為單位收集整理面臨復員老兵的日常表現,通過個人自述、戰友互評的方式,從政治、思想、品德、作風、守紀、創新等12個方面進行科學鑒定,結合優點長處給出客觀推薦建議,各單位為他們每人撰寫一份《就業推薦信》。為使老兵復員后能縮短工作適應期、提高匹配度,幫助地方用人單位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他們的基本情況和特點,該旅還專門把營連排三級管理人電話同步附上,供用人單位深入了解。
記者感悟:在關心士官切身利益上,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付出者心寒。時時把士官的發展和前途放在心上,士官才會無怨無悔為部隊付出一切。(王科研 胡代元 賈德仁 向勇制圖:李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