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靨如花,青春永恒。這是2009年出版殲擊機女飛行員紀念郵票時,余旭自己選定的照片。

  

珠海航展上,余旭(左二)和戰友意氣風發。如今,歸航的隊列里卻再不見你的身影。沈玲攝

  “有一種飛翔,叫永遠在航;有一種鳥鳴,叫荊棘絕唱……”

  有很多人見過她。在采訪中,在電視里,在網站上……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樣跨進座艙,她輕盈推桿,飛舞藍天,再未歸來。

  2016年11月12日,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殲-10首批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

  “永遠的‘金孔雀’一路走好!”“愿你在另一片星河里飛翔”……一連兩天,震驚、哀慟、惋惜,彌漫在軍內軍外的網路上,傳遞在億萬民眾的微信朋友圈里。

  在你飛走的那一刻,我讀懂了你的選擇

  “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這是余旭經常哼唱的一句歌詞。

  飛行,從來都是勇敢者的事業,特技飛行更是主動挑戰風險和極限。目前能飛三代戰機的女飛行員,中國僅有4名,余旭便是其中之一。

  兩次飛過天安門、兩次亮相珠海航展,余旭和她的戰友在藍天上畫出一道道輝煌航跡。

  可是你或許不知道,她經歷了怎樣的千挑萬選,才從20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女飛;

  可是你或許不知道,她在航空學校曾一次次眩暈嘔吐、靠吃止疼片堅持訓練,曾3點鐘起床跟著太陽開飛,曾唏噓地說道:“想上藍天真不容易啊!”

  可是你或許不知道,為了完成閱兵任務,她和戰友曾立下過“生死狀”,用20多歲女孩的稚嫩肩膀,挑起生與死的重擔……

  “天空不曾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余旭——這位會飛的女孩走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碎了。矚望她這只“金孔雀”并不算長的生命樂章,我們所有的人是否都讀懂了她這份青春無悔的選擇、這份矢志藍天的執著?

  “干這行,最怕的就是來不及說再見……”余旭的戰友們讀懂了——一位空軍機關的戰友在微信里寫道:“不是空軍人,你不會理解她的熱愛與忠誠;不是軍人,你不會理解她的信仰與犧牲。因為離你更近,所以更懂你。”

  “像失去親人般痛苦!向你致敬……”余旭的家鄉父老讀懂了——一位四川崇州的網友跟帖說:川妹子的驕傲!為您點贊!您為祖國的安全保平安,您的一生重于泰山!

  “你在天空留下了微笑,只是遠去的太早……”全國的億萬民眾懂了——一位詩人為余旭寫下這樣一副挽聯:空中鳳凰,零落成泥碾做塵,只有香如故;藍天舞者,英姿化風拂山河,魂駐長空存。

  “若你換羽歸來,定如初見般愛你。”截止到14日晚8時,為余旭網上“靈堂”里獻上“鮮花”的網友已有700萬之眾。

  余旭在日記里寫道:“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一定是她太愛祖國的藍天,才把自己化為一朵美麗的云,忠誠地守望著自己的祖國,守望著這一片藍天。追懷余旭,她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更有對使命與擔當、犧牲與奉獻的思考……

  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覺得青春真的是無悔的,對于選擇飛行事業,我沒有感到后悔。”

  伊人已逝,當我們品味“金孔雀”余旭在網絡視頻上的這段告白時,再一次忍不住淚如雨下。

  放眼世界,任何一個空軍強國的成長道路上都伴隨著犧牲。有網友在帖文中說:不管承不承認,無論是空軍大國,還是大國空軍,都是摔出來的……這話可能有點絕對,但是并非沒有道理。

  “普加喬夫機動”“萊維斯曼”……稍懂軍事的人,對這些特技應該不陌生。想當初,很多人對這些動作的實戰意義持懷疑態度,認為只能用于飛行表演。現如今,它們已毫無爭議地載入世界空軍的戰術手冊,成為衡量“王牌飛行員”的標配。

  作為余旭的戰友,我想告訴你們:她的每一次飛行,都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鳳凰涅槃,象征著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征服天空的雄心和渴望。

  “中國航空之父”馮如彌留之際,囑托身邊人:“吾死后,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這位中華民族的航空先驅,一生都在用實際行動激勵國人挑戰天空、挑戰“不可能”。

  還記得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組委會給予一名空軍飛行員的頒獎詞嗎?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短短百十字的頒獎詞,記錄著一位英雄的壯舉:2006年11月14日,空軍上校飛行員李劍英在發動機空中停車時,為了機翼下百姓的安寧,他3次放棄跳傘逃生的機會。

  今年4月27日12時59分,29歲的飛行員張超在訓練中,因戰機突發機械故障,壯烈犧牲。回看事發視頻,我們又怎能不為英雄的壯舉打動: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張超首先選擇了“推桿”,拼盡全力挽救飛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錯過了跳傘自救的最佳時機!

  軍人的犧牲豈止在戰場!今天,當殲-10、殲-15、殲-20一次次騰空而起時,請別忘記余旭和那些犧牲的共和國軍人。正如一名老兵所說:“我們不怕犧牲,就怕被遺忘。”

  我們欣慰地看到,許多網友在紀念余旭時感慨道: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擦干眼淚,凝聚起再次起飛的力量

  “她身后的殲-10表演機色彩絢麗,她與隊友飛出的軌跡五彩斑斕。但今天,當你在百度輸入她的名字時,她的頁面變成了灰色。”網友蕎皮在悼念余旭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其實為了祖國的藍天,生命與姓名變了顏色的,何止這一個會飛的女孩——

  矗立在京郊的空軍英雄紀念墻上,鐫刻著為人民空軍建設事業英勇犧牲的1700多名烈士。在那些曾經鮮活和永遠光輝的名字中,有一些標著令人心顫的注腳:

  1960年-1969年:陳志英(女),潘雋如(女);

  1970年-1979年:徐保安(女);

  1980年-1989年:馬杰(女);

  2010年至今 :趙月(女)……

  “也許,在很多人眼里,那只是墻,但在我們眼里,它更像是一種信仰!”一名工作在英雄墻下的空軍中尉如是說。

  我們難忘,余旭和她的戰友們絢爛如煙火般的精彩飛行。但我們更不應忘記:每一名飛行員每一次起飛的背后,都有我們看不到的奉獻,都有我們感受不到的執著。

  一支軍隊不可能輕輕松松地強大,一個國家也不可能輕輕松松地崛起!是這些飛逝的名字,護佑了今天如空氣一樣平常的和平與發展。

  因為懂你,懂你們,我們的淚水才如此深長。

  因為懂你,懂你們,我們擦干淚水后的眼神才如此堅定——

  余旭走了。她的師妹說:“女飛,這個美麗堅韌的稱謂把我們緊緊連在一起。旭姐,你安心地走吧,師妹們立誓,接過你手中的接力棒,為祖國,守藍天!”

  余旭走了。一群空軍戰友擦干眼淚,唱起了余旭最喜歡的歌:“我愛祖國的藍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白云為我鋪大道,東風送我飛向前……”

  余旭走了。空軍新聞發言人在“空軍發布”微博上堅定地表示:空軍要繼續堅持從難從嚴訓練,忠實履行使命責任,不負祖國和人民對空軍的期望。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余旭走了,來不及說:再見……余旭走了,我們卻不能只說一句:英雄走好……

  我們目睹一個英雄遠去,我們也必將目睹更多英雄走來!

  唯愿國防,更加強大;唯愿軍人,熱血到老!(周猛 張科進 魏兵 來源:解放軍報)

“金孔雀”,請你歸航!

圖文簡介

2016年11月12日,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殲-10首批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