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圖拉武器兵工廠成立于1712年2月15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712年,彼得大帝簽署沙皇令,在圖拉州建起了一座兵工廠,為軍隊生產第一批武器。從那時開始,圖拉州就成為了沙俄、及后來的蘇聯(俄羅斯)各種輕、重武器的生產搖籃。近日,有記者前往圖拉武器博物館拍攝了大量館藏武器的圖片。
圖拉武器博物館的室外展區的一個紀念碑,背景可見著名的“龍卷風”多管火箭炮。
9A52(BM-30)“龍卷風”遠程多管火箭炮由圖拉市的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著名的BM-21“冰雹”火箭炮也出自該廠)于20世紀80年代研發,1989年投入服役,至今其改進型仍是俄陸軍地面遠程打擊火力的主力之一。其搭載有12聯裝300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最大射程90千米。
從后方拍攝的“龍卷風”遠火,可見口徑巨大的300毫米發射管。
BM-21“冰雹”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大的自行多管火箭炮之一,與后輩BM-30一同出自圖拉合金精密儀表設計局旗下。其最初于1964年裝備蘇聯陸軍炮兵部隊,參加過自越戰以來的多場局部戰爭,在近年的敘利亞內戰和伊拉克反恐戰爭中均能看到其身影。BM-21搭載有40管122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標準射程20千米。
另一角度拍攝的“冰雹”火箭炮,可見密集的40管火箭發射器。
T-54/55坦克,由哈爾科夫機械制造設計局(KMDB)于二戰期間研發,T-54坦克的首輛樣車于1946年推出,隨后于1947年在哈爾科夫坦克廠投產,而T-55坦克則于20世紀50年代末投產。據統計,蘇聯及加盟國的T-54/55系列坦克的總產量超過8.6萬輛,占到了二戰后全世界坦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T-80主戰坦克,由蘇聯基于T-64發展而來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于1976年投入服役,是歷史上第一種采用全燃氣輪機動力的坦克。其戰斗全重42噸,搭載有一門125毫米2A46-2滑膛炮,可發射包括炮射導彈、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在內的多種彈藥。
著名的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我們已在此前的圖集中做過詳細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進到博物館的室內展區,這里主要以各種槍械展品為主。圖為一戰期間著名的M1908 15式馬克沁重機槍,使用7.7毫米彈藥,最高射速每分600發,采用250發帆布彈帶供彈,有效射程1000多米。
這把外形奇葩的步槍由圖拉兵工廠的著名槍械設計師科波羅夫于20世紀50年代研發,TKB-022PM無托式步槍,可發射7.62毫米彈藥,采用30發彈匣供彈,標準射速每分560發。
TKB-011試驗型無托步槍,于20世紀60年代研發,也是蘇聯發展無托式步槍的嘗試之一,使用7.62毫米彈藥,可選用30發或50發加長型彈匣供彈。該槍最終未能投產。
SG43古爾約諾夫重機槍由蘇聯槍械設計師古爾約諾夫于二戰期間研發,于1943年投入蘇軍服役,主要用于取代M1910式馬克沁重機槍,增強DP輕機槍的火力,在二戰中曾發揮很大作用。其使用M1908式7.62×54毫米凸緣式彈藥,250發閉式彈鏈供彈。有效射程分別為1000米(平射)和500米(高射)。
俄式M1910輪架馬克沁重機槍,該型槍使用的是蘇制索科洛夫7.62毫米彈藥。
PPD-34沖鋒槍,其中PPD全稱為“捷格佳廖夫手提式機槍”,于1934年投產,可發射7.62 x 25 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藥,該槍性能不俗,但就是結構相對復雜,不便于大批量生產,后在二戰期間被著名的波波沙沖鋒槍取代。
二戰德國Stg-44(投產后稱為MP44)突擊步槍,是歷史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該槍由德國著名輕武器設計師雨果·施邁瑟研發,于二戰末期配備德軍。該槍可發射7.92毫米彈藥,采用30發彈匣供彈,半自動模式下最大射程600米。
早期反坦克步槍。
各種轉輪手槍和手槍展臺。
產自羅馬尼亞的袖珍手槍。
德制毛瑟“盒子炮”。
匈牙利產PA-63手槍。
艦載AK-630六管20毫米加特林近防炮。
另一角度拍攝的SG43重機槍,可見SG-43的扳機及瞄準具細節。
精確制導炮彈。
針式單兵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