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類自媒體的困境與突圍
寫在前面
11月16日,習主席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發表視頻講話指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許多領域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如大眾傳播領域。有人說,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幫助下,我們走進了一個真正的大眾傳播時代,人人都可以當記者,隨手拍,隨心說;人人都擁有了麥克風,可以向世界傳遞自己的觀點……于是,各類自媒體公眾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過2000萬個。軍事主題自媒體作為其中靚麗的一支,在傳播強軍正能量、加強國防教育、增強群眾關注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窗口的打開,問題也隨之而來,個別自媒體在生存壓力和名利誘惑下,迷失了方向。
宣武弘義,軍事類自媒體面面觀
-黃明松 郝東紅
誰在開講,怎么發聲
據統計,在近兩年興起的軍事類微信公眾號中,有約74%為非官方賬號,其活躍度日益增加,粉絲量激增,輿論影響力不可小視。在5月份“頭條號”自媒體榜單前100名中,軍事類自媒體就占據9席,且總排名全部居于前40位;周總閱讀量最高達1500多萬,最低也有459萬;訂閱量最高為27萬,最低為6萬。按照“清博應用”后臺的最新統計,11月份第一周排名前50位的微信公眾號中有85%以上為自媒體,排名前2的“鐵血軍事”“局座召忠”的活躍粉絲量達100萬+,軍事類自媒體已經成為軍事新媒體領域一股勢頭強勁的重要力量。
非官方軍事類自媒體都是誰在開辦?目前看主要還是軍媒從業者、現役官兵、復轉退軍人、軍屬、軍迷等有從軍經歷或擁有較豐富軍事信息獲取渠道的人員。當前軍事類自媒體中,活躍度較高的“三劍客”“軍中大微”等主創是軍事類媒體從業者,“局座召忠”為退休軍人干部創辦,“一號哨位”“雄獅再捍衛”為退伍士兵創辦,“軍嫂club”由軍嫂創辦,“迷彩虎”“講武堂”等則由軍迷創辦。
這些自媒體人多是因熱愛而走近軍事類自媒體,自覺為國防聚力,為軍隊、軍人發聲,傳播了軍營好聲音,釋放了社會正能量,凝聚了民族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當然,開滿鮮花的路上也布滿荊棘。有軍事類自媒體人坦言,剛開始創辦微信公眾號時,身邊的人都不理解,資金短缺,稿源稀少,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扛,很苦很累,但是有熱情,憑著這一腔熱血,才能在涉軍輿論戰場上堅守至今。
退役將軍張召忠開辦的自媒體公眾號聘請兼職編輯的費用主要靠其個人退休金支付。某部指導員范曉敏為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暢通與官兵家屬溝通交流渠道而創辦微信公眾號“綠色向往”,但由于連隊的本職工作任務重,他所有寫稿、編稿時間都安排在深夜,開辦一年來基本上沒有凌晨1點前上床休息過。筆者統計“三劍客”“一號哨位”“軍中大微”“迷彩虎”等微信公眾號發現,他們更新發布時間基本在夜晚,部分信息發布甚至在次日凌晨1時。
當前,由于部隊安全保密工作壓力大,同時也受身邊領導思想保守的影響,軍事類自媒體人步履維艱。有的部隊領導認為,開辦微信公眾號言多必失、存在安全隱患;有的則認為開辦自媒體是“不務正業”,向自媒體投稿是“小打小鬧”,上不得臺面。然而,就當下實際來說,網絡輿論戰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能靠主流媒體和黨政機關唱“獨角戲”。有學者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優秀軍事自媒體、也能產生優秀軍事自媒體的時代,那些堅守初心,在涉軍輿論引導上執著前行的自媒體人值得點贊,也該贏得更多的理解支持!
以號養號,能走多遠
與主流媒體旱澇保收、不愁“糧草”的運營等模式不同,非官方自媒體大多呈現單打獨斗、朝不保夕、勞而無功等狀態。據統計,軍事類自媒體中實現贏利的不足50%,能支付作者稿費的更屬鳳毛麟角。許多自媒體人為了生存發展,不得不走“以號養號”的模式。已經成規模的自媒體,如“鐵血軍事”等的贏利方式主要是“自媒體+廣告”“自媒體+付費閱讀”“自媒體+IP”等。也有自媒體為吸引網友投稿,開通微信公眾號“贊賞”功能,同作者分成。據一位知名微信公眾號創辦者透露,其單條內容最高“贊賞”記錄達9000余元。作品有收益,付出有回報,對于鼓勵原創、繁榮軍事文化市場無疑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市場是受眾造就的,保持長期良好發展必須依靠粉絲,有粉絲量才能產生長久的收益。無論是依靠“贊賞”,還是廣告贏利,自媒體營銷追逐的都是“粉絲經濟”。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取寵號”。有媒體人總結出軍事公眾號運營“五件寶”:工資要再漲,軍人要優先,軍屬要優待,復退要安置,過節要刷圈。這些話題本身關系軍人軍屬切身利益,極易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客觀反映軍人軍屬生活和現實需求,向有關部隊和政府有關部門表達訴求和意見,積極建言獻策無可厚非,但要把握住度,為炒作話題,不問是非曲直,甚至牽強附會,極易激發社會矛盾。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跟風號”。涉軍話題本身呈現多元化現象,關系社會大局,牽扯方方面面。有的自媒體人為跟上熱點,實施“輿情搭車”。前不久軍營“剝粟哥”網上走紅后,有公眾號便炮制了其受到部隊除名處分的假消息。自媒體借熱點輿情搭車,用得好會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則淪為東施效顰,貽害社會。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吐槽號”。實事求是地針砭時弊、反映問題對改進工作作風、助力改革強軍有著積極作用,但把負面情緒演繹成“圈粉工具”則值得警惕。近期就有自媒體發文,吐槽轉業費太低,抵不上當兵這些年奉獻青春的補償。這種“壞消息綜合征”和自媒體人講問題“只破不立”過分放大和渲染個體消極情緒的做法,在社會上極易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謠言號”。只為新、奇、快,而忽略了去驗證消息是否真實。今年7月份,有自媒體曝光一張某人武部通知退役士兵參加常規的預備役訓練的通知,并曲解為“海軍士兵被召回部隊訓練”,引發了外媒關注,國防部發言人還專門就此事予以澄清。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泄密號”。2013年9月14日,美國《時代》雜志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想看看中國最新絕密軍事基地嗎?只需要谷歌搜索》的文章,公布了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分析報告,這些資料完全來自于中國網民公開發表的博文、圖片。軍迷的無意之舉,自媒體的“揭秘”手法,都有可能把國家和軍隊秘密拱手送人。
為了“圈粉”,有的自媒體淪為“侵權號”。他們熱衷于借助名人效應提升影響力、增強話題熱度。更有甚者,創作力有限,反而肆無忌憚地抄襲、篡改其他涉軍自媒體的原創稿件。前不久,某微信公眾號因抄襲被網友舉報而封號半個月之久,重新開通后,聲稱遭到網友“惡意攻擊”,并未公開致歉和反省。
勿忘初心,靜待花開
“粉絲不忠誠,一不走心就開溜;尺度難把握,稍有逾越就被刪;競爭太激烈,半點懈怠就落后。”調查中,有自媒體人坦言,在如今網絡安全建設備受關注、信息網絡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軍事類自媒體正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過程都是曲折前進的,堅持正確的方向,必然有所收獲。
初心不失。兵者乃國之大事,言兵談武更需謹而慎之,唯有初心不失方能長盛不衰。無論是維護軍事類自媒體,還是給軍事類自媒體供稿,都需多思肩上的責任,守好筆尖的道義。切莫因追求經濟效益,而忘記了服務社會的初衷。就拿擁有近百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來說,創辦以來,始終圍繞一個主題,兼顧社會熱點,適時針砭時弊,縱使偶爾推送些軟廣告,也能做到斯文脫俗,不招讀者反感。其原創作品篇篇閱讀量都能達到10萬+,每篇收獲的“贊賞”基本保持在150人次以上。由此可見,軍事類自媒體堅持初心,形成自己的特色,方能實現媒體價值,提升社會影響力。
定位精準。今年1月下旬,南京政治學院軍事輿情研究分析中心在對2014-2015年境內外新聞媒體、論壇、微博、微信等平臺涉軍輿情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對新媒體人提出了“為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必然要求新媒體平臺明確自身定位、找準目標受眾,實現精品推送”的建議。就受眾來說,當前關注涉軍信息的用戶主要有3類:一是本身擁有從軍經歷、或親屬為軍隊相關從業人員的群體,對軍隊改革、軍人福利待遇等信息尤為關注;二是軍迷群體,在基于個人興趣、愛國情懷的基礎上,對我軍裝備發展、軍事前沿信息投以關注;三是臨時性閱讀群體,根源在于社會群體對軍民關系中的敏感點被觸發,迅速點燃圍觀熱情。在軍事類自媒體中,微信公眾號“老班長”以“做官兵成長的虛擬老班長,提供復退擇業咨詢服務”為功能定位,收獲了大量粉絲,其主創在線下推廣《退伍老兵“闖”與“創”》等出版物,效果良好,廣受社會歡迎。
內容優質。張召忠在談到創辦自媒體的心得時就曾指出,要“堅持內容為王,不刻意討好讀者,但用他們喜歡的形式把文章巧妙包裝”。清華新媒體指數平臺發布的《2015中國微信500強年度報告》認為,一個優秀公眾號的點贊率一般在0.5%~1%。軍事類微信公眾號整體點贊率高于平均水平,但內部差異巨大。去年11月5日北京鐵血科技股份公司掛牌新三板,定向增發估值4.16億,鐵血網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家在新三板掛牌的社區電商公司,其價值的提升主要依靠的是以《特戰先驅》《雪豹》《滲透》為代表的優質網絡軍事文學。近期,微信公眾號“三劍客”推出的《曹參推動軍官士官職業化,發生這樣巨變》《漲軍人退役金?!衛青為何這樣決定》等系列文章,因其視角獨特、語言活潑新穎,在同質化嚴重的自媒體市場吹起一股清風。
相關鏈接
第四條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
第五條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公眾舉報的違法和不良信息。
第六條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注冊賬號時,應當與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簽訂協議,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摘自《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