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戰機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圖為蘇-33進行著艦訓練資料圖。

  蘇-33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蘇聯海軍急需發展一種雅克-38短垂戰機(航程短,載彈量低)的后繼機型,由于蘇軍一直未攻克蒸汽彈射器技術,新機型必須能以滑躍方式起飛,這對艦載機的性能有較高要求。1978年,以蘇-27為基礎改進的艦載型T-10K完成初步設計。其最大特點是采用了三翼面氣動布局,特別是可動式鴨翼可改善蘇-33的低速起降性能。圖為蘇-33三視圖。

   (原標題:服役耗時11年:蘇-33對地只丟鐵炸彈)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蘇-33于1987年8月完成首飛,試飛員是著名的普加喬夫(最先飛出“眼鏡蛇機動”)。 1989年11月,他又駕駛第2架蘇-33原型機在“第比利斯”號(1990年12月才更名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完成了首次攔阻著艦,圖為當時的資料圖。

  由于蘇-33問世時剛好趕上蘇聯解體(1991年9月26日,量產型蘇-33在庫艦上著艦成功,3個月后蘇聯解體),可謂是生不逢時。但由于該型機的大部分研發工作已完成,使蘇-33在俄羅斯獨立后,成為了當時俄國內唯一在研的軍機項目。直到1998年8月,蘇-33才正式宣告成軍服役。盡管險些難產,但蘇-33能夠成功服役與俄高層的重視密不可分(時任俄總統的葉利欽特別批示,將首批蘇-27的出口所得資金,用于保障蘇-33的生產)。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蘇-33一直號稱是世界現役僅有的兩大重型艦載戰機之一(另一種是中國殲-15),但實際該型機的作戰性能十分有限,盡管總計有12個掛點,可掛總計6.5噸的武器彈藥,但受火控系統性能限制,最大缺陷是無法發射精確制導武器,只能使用無制導炸彈(俗稱鐵炸彈)和火箭彈,無疑會嚴重限制蘇-33的對地攻擊能力。圖為蘇-33剖面圖,注意紅圈中的這兩種導彈,Kh-31反輻射導彈和Kh-59空地導彈,實際蘇-33的火控系統根本無法發射。

  圖為俄專業軍迷制作的蘇-33五視CG圖。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蘇-33最多可載8枚500千克航彈或超過20枚250千克航彈。該機掛載火箭彈時,最多可載80枚80毫米S-8系列火箭彈,或20枚122毫米S-13火箭彈,或4枚266毫米S-25火箭彈。但需指出的是,采用上述掛載方式時,蘇-33只能從陸基機場起飛,無法從航母上滑躍起飛。

  蘇-33從航母上滑躍起飛時,最大載彈量僅為3.2噸,只能掛6枚R-27EER半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導彈(后期改進型蘇-33可掛載R-77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或者掛2枚R-27TET紅外制導中程空空導彈和4枚R-73紅外制導近程空空導彈。這已是蘇-33外掛武器從航母起飛的最大上限。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蘇-33與Kh-61(P-800空射型)“縞瑪瑙”超音速反艦導彈合影,實際該型機不僅沒法掛載這種重達3噸的反艦導彈從航母上滑躍起飛,而且就算能掛載,蘇-33陳舊的火控系統也沒法兼容這種先進導彈(打不出去)。

  圖為近日俄羅斯RT電視臺的電視截圖,可見蘇-33只掛載了R-27中距空空導彈和R-73近距格斗導彈,并未看到其他對地精確制導彈藥。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圖為蘇-33座艙資料圖,可見航電和儀表仍為早期三代機的水平,連目前“一平(平視顯示器)三顯(多功能顯示器)”的標準都沒達到,要遠落后于中國的殲-15艦載戰機。

  圖為停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機庫內的蘇-33機群。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即將通過航母升降機升至飛行甲板的蘇-33,主翼和平尾均為折疊狀態。

  蘇-33飛行資料圖。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圖為蘇-33進行著艦訓練資料圖。

  蘇-33準備從航母上滑躍起飛資料圖。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這一事件再次令媒體聚焦到“海側衛”這種服役多年的艦載機上,本圖集就此解讀。

  蘇-33仰拍資料圖,可見機身和翼下掛架。

俄國防部: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意外墜入海中

圖文簡介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2016年12月3日,據俄國防部透露,俄海軍一架蘇-33艦載戰機在著艦時,因阻攔索突發故障,戰機意外墜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